《金华日报》:盲道是被遗忘的“城市装饰品”吗
日期: 2011-09-09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五个大学生历时一年半走街串巷 深度解剖“盲道之困”
盲道是被遗忘的“城市装饰品”吗
一份有关金华市区盲道的民间调查报告出炉

《金华日报》2011年9月9日讯(通讯员 王小民 记者 许健楠)金华有多少条盲道?金华的盲道现状如何?如何使盲道不沦为城市的“装饰品”?日前,一份由浙师大学生制作的民间调查报告出炉。

  针对盲道使用及存在问题引发的思考,浙师大法政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童蓝军、姜漾漾、孙克静、罗美丽、樊丽丽等五名调查员,利用周末假期,历时一年半,对金华的主要街道开展盲道调查。

抽样的57条道路仅9条有盲道

  调查组以婺城区为主,走访调查57条主要街道,其中人行道上设有盲道的仅9条,如回溪街、西市街等,占调查总数的15.8%,而且这些盲道设计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而如青春路、双溪西路、李渔路、宾虹路等道路的部分人行道上,没有设计盲道。

  即便是9条有盲道的道路上,盲道的“生存状况”也堪忧:在盲道上随意停车;垃圾箱、小区配电箱、公共电话亭、电线杆等占用其空间;盲道上污渍不少,破损严重,在拐角处没有提示标志;有的店家私自修改店前路面,把盲道毁坏,造成盲道的不连续;连接小区和主干道的街道上没有盲道;盲道破损后维修不及时。

  一名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回忆,在设有盲道的9条主街道上,在盲道上最长能无障碍行进21米,再向前行就会碰到“拦路虎”。其中有一条盲道,在约两米的长度上密集布满井盖、电线杆和垃圾箱,根本无法前行。在这些盲道的拐角处,有的是盲道破损,有的盲道是“断头路”,9条盲道没有一条是连续的。

  “在我们一年半的调查过程中,成员没看到过盲人使用盲道,在受调查的482人中,也没人见过盲人使用盲道。”童蓝军说。

  盲人为什么不走盲道?一名市民曾告诉调查员,他在市区见过一盲人在盲道上行走,但最终因障碍太多,无法通过,后来不得不向家人求助。

市民几乎忽视盲道的存在

  市民对盲道的了解程度和关注度到底有多高?盲道是一个被城市遗忘的角落吗?

  调查员童蓝军告诉记者:“许多市民经常出入城市的大街小巷,会看到人行道上‘凹凸不平’的路面,但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为方便盲人出行而设的盲道,我们在问卷过程中将这类人也归于‘知道’盲道的范围进行分析,我们把他们称为‘虚型盲道知情者’,简称‘虚知者’。”

  调查人员共询问563人,配合询问的有482人,配合率为85.6%。在配合询问的482人中,“知道人行道上‘凹凸不平’的路面是盲道”的为321人,“实知者”为52人,仅占被询问人数的10.7%,“虚知者”为269人,占被询问人数的55.8%,也就是说,受调查市民中,仅有一成的人相对清楚盲道的概念。

  其他161人表示不清楚,占被询问人数的33.5%。“从这项调查来看,市民对盲道的关注程度极低,几乎忽视了盲道的存在,许多市民对我们说,盲道和人行道看上去没有什么差别。”童蓝军分析说。

  除了询问,还有更进一步的调查方法,就是做调查问卷。《关于金华市盲道使用状况及问题的调查》问卷共设计题目32道,发放问卷345张,回收有效问卷302张,参与调查的人员有11岁的小学生,也有79岁的老人。

  在参与问卷的302人中,257人表示对盲道不了解,39人表示对盲道了解一点,只有6人表示对盲道比较了解,对盲道非常了解:0人,其中不了解盲道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85.1%。在调查中发现,有256人通过问卷才知道了盲道。由此可见,政府和社会舆论对盲道的宣传仍有所欠缺。

多数市民认为“设盲道有必要”

专家:盲道功能尚未发挥

  虽然市民对盲道了解程度很低,但有208人表示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有必要,占被调查总数的68.9%。有92人表示没有必要,占被调查总数的30.4%,剩余2人表示不清楚。

  记者采访发现,在有盲道的人行道上,“拦路虎”现象普遍。最多的是将汽车停在人行道上,“截断”了盲道。其次是自行车、堆放杂物、摆摊占用盲道现象也较多。

  在“你是否有占用盲道的行为?”问题上,调查过程中,有187位市民表示,自己曾经将物品放置在盲道上;76人表示,经常将车辆等停放在盲道上;279人表示自己在放置物品或者车辆时并没注意,也没避让过盲道,27人注意过盲道但不会避让;39人不清楚是否放过。

  在参与问卷的人中,没有一人见过盲道有专人管理。

  在调查过程中,市民出现了两种对立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城市有必要建盲道,与之对立的,城市没有必要设盲道。

  支持“不必设置盲道”的市民认为,设置盲道的成本高于普通道路,更重要的是花钱设置后,很少有盲人使用,盲道也几乎没有人维护,已经沦为“城市装饰品”。不如将这笔钱用到帮助盲人的其他方面,比如增加对他们的技能培训等,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

  还有一部分市民认为,即使盲人出行也不会走盲道,他们一般由家人或朋友陪同,设盲道是浪费资源。更有少数市民认为,放一放无妨,反正盲道“闲”着没人用。

  七成市民还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认为设置盲道是有必要的,关系到盲人能否顺利出行的问题。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周绍斌教授认为:“目前盲道确实面临很大困难,反对设置盲道的市民观点也有一定道理,我们与其多花钱建‘面子工程’,还不如直接把钱花在盲人身上。但关键是,盲道并非‘面子工程’,人们之所以误解,是因为盲道的功能没有发挥,政府、社会以及我们的市民没有尽到责任,投入、宣传、维护、监管等各方面都做得远远不够。”

  金东区盲人协会曹利堂表示,盲人们出行很犯难。他每次出行都靠盲杖,因为盲道根本无法满足他出行的要求,盲道上障碍物太多。他很委屈地说:“如果上盲道能够畅通,我们肯定会在上面行走。那些不支持设盲道的市民也没替盲人考虑周全,毕竟我们不只生活在自己的城市,如果哪一天我想去另一个陌生的城市走走,没有盲道我寸步难行。”

  调查组的5名成员希望,这份来自于基层的不完全调查报告,能把市民的声音传递给有关部门,能为政府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一定参考,让更多的人关注盲人这个弱势群体。






编辑:徐妍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