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实习面试合格后,重回农村成为乡村教师或乡镇公共事务管理干部
永康62名大学生村官回炉大学深造
《金华日报》2011年9月16日讯(报道组 叶宁 谭孝军 通讯员 叶朦朦)9月15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成教院迎来了一批特殊新生:62名永康大学生村官。他们在这里完成半年的课程后,经实习、面试合格后,将取得当地事业编制,重回农村,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或一名乡镇公共事务管理干部。
“相信这批由政府和高校携手定向培养的人才,能在基层发挥巨大作用。”全国“三农”问题专家、浙师大教授王景新说,这一举措,对中央提出大学生村官5条出路进行了有益补充与积极探索,还能提高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素质,不断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永康探索了多年。自2007年该市招聘大学生村官以来,累计招聘487名,现在职295名,共有192人通过各种渠道成才。但这支队伍成长速度偏缓、“出口”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
与此同时,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浪潮下,乡村小学教师、乡镇公共事务管理等农村许多岗位又“渴求”人才。尤其是乡镇公共事务管理岗位,村镇规划、会计核算等新农村建设发展中遇到新难题,都难找到合适的人才。
永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石骁敏说:“把这两方面的‘供需’对接起来,便是我们想追求的目标。这样,既解决了大学生村官出路,也为新农村建设培育专才。”
今年8月,永康市为此专门拿出60个事业单位编制名额,定出乡村小学教师、乡镇公共事务管理两大类岗位,按自愿报名的原则,面向服务满2年以上、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全市在岗大学生村官,进行公开选拔。按照“笔试+考核评价”的比选程序,选出62名大学生村官,赴浙师大进行深造,不仅带薪培训,学费也全由政府买单。
带薪培训+学费全由政府买单
10%的淘汰率,不是人人都能过关
在为这62名“幸运儿”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浙师大副校长楼世洲说,这对于学校是个探索,也是考验。在此之前,学校尚无乡镇公共事务管理课程,为满足永康的特殊要求,学校专门组织优秀教授团队,开设这门专业。
重回“大学”深造,也不是进了保险柜。永康组织部还专门制定《永康市大学生村官定向培养学员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分品德素质评价、知识水平评价和能力评价三个方面,对学员研修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量化综合评价。同时,明确了10%左右的淘汰率,不是人人都能过关。凡是在培训期间表现懈怠,专业能力不能胜任岗位要求,未能取得专业执业资格考试的人员,都将被淘汰。
大学生村官任准定向培养研修的方向是乡镇社会管理。拿着排得密密麻麻的课程表,她直言有些压力:“我大学里读的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原以为会轻松点。没想到,这学习任务还是很繁重。”她说,自己会学得很认真,毕竟重返校园不是低级重复,而是带着许多农村课题而来。
“老公叫我珍惜机会,孩子他会带好的。”大学生村官周玲央一心想圆教师梦,直言要抓住机会好好学习。
早在17年前,永康市和浙师大曾联合开办过以农村党支部书记为主要培养对象的经济管理大专班——“中国第一班”,在全国开创了村支书集体上大学的先河。而这次永康联合浙师大开办以大学生村官为培养对象的课程班,更是在新形势下探索农村建设新渠道新方法的有益尝试。
编辑:徐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