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国内高校首家非洲翻译馆为中非交流搭桥
日期: 2011-10-29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新华社杭州10月29日电(记者 谢云挺 冯源)“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非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亚洲作家,我们将研究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

   国内高校首家非洲翻译馆28日落户浙江师范大学,翻译馆馆长、浙师大外语学院院长李贵苍教授表示,它将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新窗口。

   由浙师大主办的中非智库论坛第一届会议27日至28日、举行。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中国学者对非洲了解有限,非洲对中国学者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中国与非洲都处于第三世界国家;陌生的是,学者对非洲的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外交、教育等各个方面不甚了解,也就很难理解进而解读非洲一些具有标志性及世界性意义的事件。

   对此,我国著名研究专家、中非友协“第二届中非友好贡献奖--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得主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认为:“语言文化障碍是加强中非交流、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大障碍。而开设非洲翻译馆就是为了非洲翻译馆,向非洲翻译中国文化,同时把非洲各国包括土著文献在内的各类著作译介到中国,让非洲人更了解中国,让中国人更了解非洲。”

   记者从浙江师范大学获悉,非洲翻译馆今后将为学者研究非洲搭建新平台,通过研究非洲第一手文献、世界各地尤其欧美研究非洲的文献等,从政治结构、社会架构、文化根源、大众心理等方面解读非洲尤其非洲近来发生的热门事件,为国家和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调研报告等。同时,它的翻译成果还将助推浙江乃至中国对非投资贸易,让公众更加直观地认识非洲,了解中非合作的成就。

   目前,浙师大非洲翻译馆已经加强与相关出版机构的合作,发挥学校在非洲研究、教师教育、农村研究、儿童研究等特色学科优势,翻译出版中国基础教育经验、中国农村发展经验等方面的著作和该校特色学科的成果,并确定了《中国学者非洲研究丛书》、《中国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丛书》、《对非商务英语、汉语》、《非洲经商贸易指南》、《非洲防病、扶贫从书》以及中国资助建立的非洲百余所中小学教材等翻译出版选题。







编辑:金碧漪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