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浙师机器人“尖峰Eagle”“跑”进了全国前列
日期: 2016-12-02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金华日报》11月30日讯(张晨怡 许健楠)一个其貌不扬的机器人可以沿着白线行驶,上斜坡、穿门洞,遇到岔路口还能准确选择道路。这是由浙师大工学院、职教学院机械自动化专业的陈赞、葛灵建、李春茂共同设计的探险游机器人“尖峰Eagle”。

  前不久,2016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在长沙落幕,这是全国三大顶级机器人赛事之一,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主办。这项赛事堪称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机器人竞赛,代表国内机器人竞赛的最高水平。这台来自金华的机器人,凭借高稳定性、小差错率,从100多所高校、上千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一等奖。

  机器人虽小,价值可不小。据介绍,放大版的“尖峰Eagle”可运用在餐饮行业和仓储业务中。当顾客在餐馆点餐时,机器人会为其服务并送餐到桌,绝对不会出现错送、漏送等情况,餐馆更可以因此提高10倍送餐效率,减轻高峰期服务员负担。

复赛前3小时机器人掉链子

  回想起这一路的征程,三个小伙子感慨不已:真是一波三折,好事多磨啊。“尖峰Eagle”以初赛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复赛,本以为是稳操胜券的“夺标大热门”,万万没想到,在复赛开始前3小时掉了链子———它身上的激光传感器意外瘫痪了。

  这个部件好比是这台机器人的“望远镜”,工作原理是扫描行驶路径上的轨迹线,实现路线的矫正。它要是不灵,“尖峰Eagle”可能连路都不会走。在比赛中,如果有一个地方出差错就算出局,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我们当时拼命在调试激光传感器,都没能将它成功激活。”队长陈赞说,整个团队一筹莫展,一位来自浙江科技学院的参赛选手提了一个建议:将灰度传感器改成利用红线寻迹。这样,‘尖峰Eagle’的部分寻迹程序就要大改、灰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也要调整,那时我们只剩下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负责编写程序的葛灵建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争分夺秒的时候到了!只要程序稍有设置失误或是代码无法识别,机器就会失控,而不到两小时的时间意味着新程序没有任何调试时间,葛灵建只有一次机会,务必一次成功。

  新程序连试验的机会都没有,“尖峰Eagle”就直接上阵。葛灵建紧张得手都在抖,直到看到“尖峰Eagle”安全通过长桥,葛灵建才放松下来,“看到长桥过了,我就知道我们复赛肯定能出线”。

“没有捷径,只能下‘笨功夫’”

  谈及将机器人取名为“尖峰Eagle”的原因,陈赞说:“‘尖峰’来自于学校北边的尖峰山,‘Eagle’则是我们对它的期待———希望它能像鹰一样又快又准。”

  如何做到又快又准呢?陈赞说,没有捷径,只能下“笨功夫”。为了提升机器人的性能,团队成员浏览各大论坛、查找资料不断摸索,从网上淘来各种硬件一个一个试;为了减少主板线路之间的相互干扰,团队规划了一次又一次新线路;为了缩短机器人逻辑运算时间,他们编写了上百种实验代码……在准备比赛的两个月里,3人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深夜。7~9月,3个月的备战期,正是金华最热的时候,实验大棚里没有空调,团队成员往往一待就是12个小时以上。

  改进版“尖峰Eagle”性能稳定,速度追平了目前市面上最高端的探险游机器人,障碍物通过率达九成以上,由于从主板线路设计到程序开发都是自主完成的,团队打算申请2项国家专利。

  陈赞说,在RoboCup上获奖这事已经翻篇,现在他们正在备战全国RoboMasters大赛。“不同于RoboCup,RoboMasters是对抗赛,要求参赛选手遥控机器人进行对抗,更强调人机互动,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探险游机器人的领域。”三人团队表示,他们将带着“尖峰Eagle”继续创造奇迹、勇攀高峰。


 






编辑:王小民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