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50多位教育行政管理者、局长、校长就如何构建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做了充分交流。
据悉,该研讨会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终身教授袁振国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课题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等主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3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线上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超过300万。
“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课题于2019年10月正式启动,课题组创造性地提出价值引领机制、动力机制、能力机制、合力机制、衔接机制五大落实机制,致力于取得立德树人机制建设切实有效的成果。两年以来 ,课题组深入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河南、广东、四川、安徽等地广泛开展调研,并向全国教育系统和学校征集立德树人的有效实践案例,得到了广泛响应,目前共收到案例1180份。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进行了云端分享。面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近两年,北京教育系统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建党100周年“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等为抓手,从目的、动力、方式、路径四个维度进行顶层设计,探索立德树人机制建设。其中目标维度更加关注学生实际获得,动力维度旨在激发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方式途径强调精准、有效、创新的教育供给。引导师生坚定不移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路,推动一二课堂和师生群体同心同向,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构建起从学生、干部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自上而下生成性的立德树人体系。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介绍了江苏以品格提升为“核心引擎”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2017年4月,江苏省启动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现已建成224个省级项目、600多个市级项目。据顾月华介绍,该项目设计初衷是着力于学生思想品德、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系统培育,着力于学生志存高远、勤学上进、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着力于学生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整体提升,探索学生内心喜欢、知行合一、坚守不变的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育人范式。经过4年多的实践,江苏品格提升项目有了新思考、新实践和新内涵:“新思考”即于品格锤炼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实践”即立足建设一校一案一品、家校社美德共同体和提升教师品格,“新内涵”即构建江苏品格提升全场境、型塑德心灵一体化德育课程支持系统和自省自知的品格评价体系。
浙江省教育厅专职副总督学舒培冬介绍了浙江“聚焦六个一,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的立德树人实践。“六个一”指的是上好一堂课,牢固树立思政课主阵地作用;推出一套教材,高度重视地方德育教材编撰和使用;打造一批场馆,发挥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对家国情怀的激发作用;形成一批品牌,积极构建育人有效模式;凝聚一个爱国魂,紧扣时代主题培育青少年家国情怀;共画一个同心圆,家校共育涵养家国情怀良好氛围。他表示,接下来,浙江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在引导树立正确育人方向、加强家国情怀培育顶层设计、完善家国情怀教育方式、提升家国情怀教育效果等方面下功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袁振国表示,案例征集能够获得广泛响应表明立德树人落实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立德树人取得了扎实成效。此次案例研讨会既有省市层面、区县层面,也有学校层面的,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希望给各地各校落实立德树人实践带来借鉴启发,也期待、呼吁更多的区域、学校能够贡献实践智慧,推动课题成果不断转化。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