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创意影像展”在浙师大美术学院举行。本次展会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和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什么是北京中轴线?它指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这条轴北至钟鼓楼,南至永定门,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故宫等许多古老建筑物就处于这条轴线上。
本次展览通过200多件摄影、数字影像、艺术设计作品,展现北京中轴线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在追光溯影中再现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脉、演变历程和当代风采。其中,80幅珍贵的老照片记录了清末和民国时期,中轴线附近百姓生活场景。
记者注意到,其中最古老的一张照片拍摄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画面中正阳门大街从南向北望,人群熙熙攘攘,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的一条线,它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秩序的追求以及理想都城宏阔、壮丽的景观特征,也是中国现存历代都城中能够完整体现中国都城独特的礼仪秩序、规划思想的唯一历史遗产。因此,深入挖掘、研究和传承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创意影像展”是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作为2019北京国际摄影周的学术展单元之一,是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首次与北京国际摄影周的深度合作。
本项目在设计与艺术学院以及北京市北京学研究基地和中华世纪坛等单位支持下举办,目的就在于吸引更多公众参与遗产延续性保护与活态传承,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现场逛展时,参观者可以用手机扫描作品下方的二维码,就可以详细了解这一幅展现的历史详情。如果你还嫌不过瘾,还可以带上VR眼镜,720°感受处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故宫、前门大街、夜市鲜鱼口等6大热门场景。这一沉浸式体验环节,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前来参与。“哇,我现在在前门大街上,太真实了!”美术学院大二学生施陈蓉兴奋地说。
“希望通过展览大力弘扬中国传统人文思想、造物观和设计技法与工艺,吸引公众参与体验中轴线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让更多的人关注遗产、亲近遗产,主动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副教授邱越说。
当天下午,主办单位还举办了题为《文化和社会价值的设计重构》的专题讲座。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