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红纸,方寸之间,大纳人间
一把刻刀,锦绣乾坤,万千世界
春日漫漫,暖阳熏熏,缱绻纸意氤氲。徐梦婷、冯冰桋等跃然纸上杭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成员们跟随指导老师,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艺术指导老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马静老师,来到了中国杭州工艺美术馆,探访钱塘剪纸踪迹,感知纸艺文化魅力。
四月黄莺初鸣,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跃然纸上杭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纸上”工作室积极响应《关于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紧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美育精神和匠人精神的目标,前往中国杭州工艺美术馆,开展了探访民间剪纸艺术家方建国老师的学习实践活动。
工作室的成员们以“踏寻传统文化印记,找寻纸艺匠人之心”为主题,秉承“以身继艺,躬身传艺”的宗旨,从专业出发,将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学习、社会观察、创新创业等相结合,在深入挖掘纸艺艺术本身的文化特色与魅力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纸艺文化助力。
寻着红纸印迹,成员们来到了钱塘剪纸非遗传承人——方建国老师的工作室。
一张木桌,几把木椅。纸尘点缀光晕,带着独特的古朴气息。木质宽桌的透明玻璃板下压着几张方老师口中“简单的艺术”。斜晖散落,方老师正手执一板刮刀在自制的刻板上来回刮划,力道结实韧
性,动作干净利落,已然窥见大匠风范。
“主题是一切作品的核心,从底稿开始就要牢牢抓住。”作为非遗钱塘剪纸创始人、有近40年“剪龄”的方老师在指导成员们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剪刻纸作品时如是说道,“这大暑,童子坐莲花显得憨厚可爱,与节气也相符,就是这‘大暑’两个字稚气不足,再圆滚滚些,小朋友们会更喜欢。”一边说着,方老师手下圆滚滚的“大暑”二字已跃然纸上。在方老师的讲解与示范下,成员们对剪纸艺术的排版布局、贴合主题的素材选取、阴阳刻法的协调都有了崭新而清晰的认识。一个个忍不住手痒痒,拿起刻刀,迫不及待地想要“理论联系实际”。
传承赓续,纸生万象。
说起方老师的作品,以“茶”字轮廓为架构,描绘了运河畔茶文化的“前世今生”的《茶文化》算是标杆之一。方建国老师领着成员们来到这幅原先只能隔着电子屏幕观摩的作品前,眉飞色舞地开始向我们介绍这幅作品的取景、构思和布局。
“拱宸桥、天仙茶园、‘茶碗阵’、‘凤凰三点头’……”仅一字便承载万物、浸润文化。成员们在听闻方老师为构思底稿研读古籍数月有余,不禁感喟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厚重,剪纸匠人们技艺之精、用心之深。
对于方老师来说,剪纸不仅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呈现,亦是一种文化艺术知识的输出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工艺替代品涌入市场,但总有一批匠人,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时代元素,推陈出新,努力推动着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只要有学生愿意学习并喜爱剪纸这类中国‘老底子’技艺,我就不怕后继无人。”方建国说,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更好地发扬,还需要年轻一代去传承。而我们也愿成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接班人和传承者,以星星之火出绵薄之力。
通过本次探访民间剪纸艺术家方建国老师的学习实践活动,成员们体会到,学习不仅在校园和课本,更在社会和实践。要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感悟,在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的螺旋式上升中体味匠心精神,并将这份匠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入生活点滴,带入专业学习,以身作则,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助力。
纸巷遇花开,方寸见匠心。愿以身继艺、躬身传艺,愿革故鼎新、薪火相传。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