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恢复高考”见证者的回忆
鉴湖中学物理特级教师陈敏华的大学记忆,是从1978年开始的。在求学与任教的40多年里,他的人生,一直行进在教育的变化之中。从参加高考、考入大学,到攻读博士、做学术研究,再到成为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赴海内外讲学,一路走来,感慨颇多。
“1977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久别的高考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也给所有莘莘学子带来了学习的希望。”作为恢复高考以来最早一批受益者之一,陈敏华说,1978年的高考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性高考,停摆十年的高考恢复,这激起了千万学子重拾书本、改写命运的希望,引发了学习热潮。而当时高二的陈敏华,也欢欣雀跃地在黑板报上赋诗一首,庆祝高考恢复。
“由于这是中断了11年后,高等学校第一次通过文化考试进行招生,考生年龄放宽至35周岁,为此出现了许多师徒、师生、兄弟姐妹一起参加考试的情形。七七级学生1978年春天入学,七八级学生秋天入学,两级考生入学仅相隔半年,这也是中国高考史上少见的特例。”陈敏华回忆说,“那时候,我们班的物理代课老师杨老师,就和学生一起参加了高考,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
在班主任兼物理老师蔡秀琳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温暖的鼓励下,陈敏华在物理学科上显露特长,于1978年考入绍兴师专,毕业后进入绍兴县柯岩中学教物理。耕耘教坛之余,陈敏华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先后成功攻读浙江师范大学理学、教育学双学士和教育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期间,他潜心研究德国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并将其教材翻译出版,引进中国,因此获得了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恢复高考让我站在一个成长的起点,时代的发展让我不断从教育改革中受益。”陈敏华说,“如今,作为教育工作者,每当我看到一届届学生怀着对知识的好奇心走入校园,一届届学生学成顺利毕业,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求学的自己。”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