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嘉宾:常立
儿童文学作家、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硕士生导师。著有《让我们把故事说得更好》《动物来信》《故事里应该有怪兽》《如何让大象从秋千上下来》《从前,有一个点》等书。曾获“桂冠童书”“大鹏自然童书华文原创奖”“上海好童书”等奖项。
5月28日,文化周末大讲坛特邀常立走进莞城平乐坊小学,以“从阅读到想象”为主题,与老师、学生探讨想象如何创造三重世界,包括自我世界、他方世界和创造世界。据了解,本次活动由莞城文化周末工程办公室、莞城妇联、莞城教育管理中心联合策划推出,是文化周末大讲坛继“从阅读到舞台——学生,家长,老师‘共读一本书’”后的又一力作。
文:张晓敏 图:张筱云
①想象一个自我世界
在丰富的想象力中实现自我成长
“这只外表憨中带萌,既像熊又像老鼠的动物,就是动物界的‘老网红’袋熊。袋熊的便便不臭,气味清新,还能做肥料、燃料、空气清新剂、雪球替代品……更神奇的是,它们的便便是个立方体,吸引了不少粉丝慕名拜访,我想那时候的袋熊认为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立方体便便。”讲座伊始,常立以袋熊为例子,告诉学生什么是自我,如何在经历中认知自我。
“直到2019年,澳大利亚的山林大火持续燃烧了四个月,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也让袋熊从网红变成了英雄。袋熊习惯于穴居生活,善于挖出四通八达的洞穴,是个‘基建狂魔’。这些平日看起来无用的洞穴,这时成了考拉、兔子、松鼠、野猪甚至是袋熊天敌(猫、狗、狐狸等)的避难场所,从而挽救了不少动物的性命……”
常立说,我想象着将袋熊的内心独白写进了《来自陆上动物的信笺》这本书里。在写作的时候,我很自然地融入到袋熊的角色中,看袋熊所看,想袋熊所想,我想象着这段经历让袋熊完成了对过去自我认识的更替,也让其他动物改变了对袋熊的态度和看法。通过想象,我也完成了对自我认知的思考,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想象还在继续。常立根据形象的不同,将想象分为了有限的想象和无限的想象。他告诉学生,袋熊是真实存在的动物,袋熊故事里的情节也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这个故事属于有限的想象。而在现实创作中,更常见的模式是将有限的想象和无限的想象有机融合在一起,《变来变去的小爬虫》便属于后者。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从前,有一条很小很小、很轻很轻的小爬虫,一点儿也不起眼。可是它会变来变去。它变出了大蟒蛇一样长的身子,变出了扬子鳄一样坚实的鳞甲,变出了公鹿一样美丽的鹿角,变出了鹰一样锋利的爪子……每每遇到一个动物,小爬虫都变出一项新的技能,最后小爬虫会变成什么呢?
“变成了一条龙”“变成了一只四不像”“变成一只大怪兽”……讲座现场,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想象着小爬虫的模样。常立说,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样,这就是想象的特征。其实小爬虫想得也跟大家不一样,原来当小爬虫变得无比强大之后,它又遇到了一群小爬虫,这时小爬虫的愿望只有一个,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听故事,于是它一件一件褪去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重新做回小爬虫……
常立表示,这是一个孩子发现自我的成长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想象如何创造和改变世界的故事。故事里小爬虫的际遇,通通都是联想出来的。小爬虫为什么会遇到这些动物呢?因为中国古代典籍《尔雅》里面记载的龙就是由这些动物的各个部位组成的,所以这是一个将有限的想象和无限的想象集于一体的故事,而想象其实就是逻辑合理的瞎捉摸。
“想象一个自我世界”的小练习:
A、请想象一下你是一只很小、很轻的,而且能够愿望成真的小爬虫,你最希望拥有什么能力?你又最希望变成什么模样?我相信每条虫寻找到的自我都会不一样。
B、请回忆在生活中自己所经历过的最最最失败/尴尬/自卑的一件事,然后运用你的想象,把这件最最最失败/尴尬/自卑的事变成一件幸运/自然/自豪的事。
C、请从一片树叶出发,去想象出三个有限的形象,也就是生活当中已经有的形象,再想象出三个无限的形象,也就是生活当中没有的形象,然后从这些形象中任意挑选一个,试着给你的家人/朋友/同学讲一个小故事吧。
②想象一个他方世界
共情归根到底是一种想象力
什么是他方世界?常立解释道,他方世界是佛教的说法,另外也可以理解为托尔金《指环王》三部曲里的“第二世界”。更简单地说,他方世界就是与我们生活不一样的世界,像接下来我们看到《动物来信》系列中的动物世界,《故事里应该有怪兽》里的怪兽世界,这些都属于他方世界。
“这是一封来自灭绝动物旅鸽的信笺。在十九世纪繁盛之时,北美大陆上旅鸽的数目有五十亿之多,当时北美的人口才不过四千万,但仅仅五十年左右,旅鸽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这是一封来自蜉蝣写给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信笺。蜉蝣说,万物转瞬之间就会消失,但我们知道怎样专心致志,怎么振动每一次翅膀,怎么珍惜每一次拥抱……”
“这是一封来自鲸鲨的信笺,是发生在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的真实故事。这只身上缠着绳子的鲸鲨与渔民相遇,好心的渔民用钩子勾住绳子将鲸鲨拉到船边,鲸鲨好像明白人类要帮助它,没有反抗很温顺地靠过来……得救后的鲸鲨给渔民写了一封感谢信。”
讲座现场,常立给学生分享了灭绝动物旅鸽、空中动物蜉蝣、水上动物鲸鲨的信笺。他说,在这些信件中,动物跟人类是一样的,它们有快乐、有爱恨、有悲伤,展现出生命所具有的情感力量、历史力量。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让孩子产生对他者生命的想象力,并站在不同生命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体验情绪。我们经常说人要有同情心,其实同情心归根到底就是想象力。
常立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需要与周边社会****。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大家都能够想象出别人的喜怒哀乐,想象出他人的处境、感受,然后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别人的情感、思维,就可以共情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的心理感受,从而更好地建立社交关系。
从动物世界走出来,常立又带着大家走进了怪兽世界。常立说,世界没有真实存在的怪兽,但是只要想象力足够丰富,大家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怪兽影子。比如,一个爱吼人、爱骂人的老师就是“咆哮兽”。比如,小朋友上学总爱拖拖拉拉迟到是因为什么呢?其实是一个叫作“迟到兽”的家伙在搞鬼。比如,老师为什么总爱疯狂地布置各种各样写不完的作业?那是因为老师养了一只“作业兽”,“作业兽”最爱的食物就是作业……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里都会遇到形形**的痛苦、烦恼和挫折,比如工作加班,感情不顺,错过班车等等。当我们将生活中的这些小烦恼都想象成怪兽,然后试着共情怪兽的行为和情绪,那么一切的负能量都会变得有趣起来。”在常立看来,想象之所以这么重要,就是因为在很多时候,奇思妙想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惑与难题的。
“想象一个他方世界”小练习:
A、在任何时间、地点,你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任何人物、动物、植物甚至是非生物,然后去想象它们的所思所想。比如,你将自己想象成一朵花、一棵草、一只狐狸、一条蛇、一只小虫子,它们是如何运动的?当遇到突发事情的时候它们又会如何处理?然后将内心独白写出来。
B、请您创造出一个哈哈大笑的世界;一个所有人都会饿肚子的世界;一个所有人都喜欢躺平的世界;一个植物的世界……
③想象一个创造世界
在故事里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
讲座上,常立与学生玩起了故事魔术。常立说,请大小朋友闭上眼睛,然后在脑海中想象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存在的,也可以是不存在的,可以是喜欢的,也可以是讨厌的,可以是你拥有的,也可以是你希望拥有的。紧接着我会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之后我将使用魔法让大家将脑海中的那个东西变成一个童话。
故事在一片“不可能”的声音中开始了。这是一个《没有名字的童话》故事,从前有一个童话,它没有自己的名字,于是它踏上了寻找名字的旅程。它走着走着,在森林里发现一个小屋,小屋里有七张小床和一个美丽的公主。童话说,你可以成为我的名字吗?公主说,我昨天刚刚答应了一个童话,她的名字叫《白雪公主》。童话继续往前走,它又遇到了……
最后,童话在一个小学里发现了一个不哭不笑、很安静的小姑娘。童话说,你可以成为我的名字吗?小姑娘没有说话,原来她是一个哑巴。童话说,《一个小哑巴的童话》这个名字听起来真不错。于是童话有了自己的名字,并开始创作:从前有一个哑巴,她走着走着……就变成了……
“我们看到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从前有一个童话,它没有自己的名字;过程——它走着走着,遇到了一系列的人,发生了一系列的事;结局——它有了自己的名字。很多人跟我说写作很难,真的很难吗?像这个故事,开头和结尾都已经出来了,难就难在如何想方设法运用想象将过程写得更丰富。”原来常立的魔法就是教给学生如果用故事框架、故事模型创作一出童话。
常立鼓励大家将脑洞打开,同学们的即兴创作也非常丰富。有关于一双翅膀的故事,从前有一双翅膀,它飞着飞着就变成了一只小鸟……有关于颠倒村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牧童,他走着走着就到了颠倒村……也有关于月亮的故事,从前有一个月亮,它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常立说,创作并不遥远,一年级的小朋友只要会造句,就可以进行简单的故事创作了。如果大家想让故事丰满起来也容易,那就是不要让愿望结束,只要愿望不结束,故事就不会结束。比如《没有名字的童话》这个故事,只要童话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名字,那么故事情节就可以一直延展下去,它可以遇到小爬虫,遇到旅鸽,甚至来到平乐坊小学……
“现实生活也是一样的,只要大家保持愿望,持续想象,其实美好就会一直存在。多多想象自我的‘可能性’,慢慢地自己就会真正地强大起来;多多想象、理解他人的处境,慢慢地就能拥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多多想象如何创造一个世界,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此时筑起的想象的沙堡,就真的可以抵挡来自现实的最高的海浪。”
“想象一个创造世界”的小练习:
A、大家可以从词语、问题、假设开始创造故事。
第一种方法,让你的想象从词语开始。你可以翻开你手里的书,随便翻到某一页,看到一个感兴趣的词,想象就可以从这个词语开始。比如翻到第66页,第6行,第6个词语是石头,那么我们就可以从石头开始想象。
第二种方法,让你的想象从问题开始。比如,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天下的乌鸦一样黑?为什么世界上没有三只脚的猫咪?为什么螃蟹是横着走路?……只要你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不断地提出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可以不断地展开,那么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开始一段想象的旅程。
第三种方法,让你的想象从假设开始。比如借用陈诗哥的《如果世界重新开始》,我们就可以:如果世界重新开始了,每一样事物都有一个新的名字,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你可以写一个“如果世界重新开始”的故事吗?当然,你也可以写一个“如果世界明天就结束”的恐怖故事。现在就开始你的想象吧。
B、请创造一个故事,以下面这句话为开头——我们已经老了。以这样一句话为结尾——我们完蛋了吗?不,我们才刚刚开始呢。
C、请想象一个故事,以“从前,有一个……”为开头,以“他走着走着……”为过程,以“就变成了……”为结尾。
■声音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变来变去的小爬虫》这个绘本。里面的小爬虫有很多愿望,它想拥有大蟒蛇的身子,想要扬子鳄的鳞甲,想要公鹿的鹿角……都实现了。最后小爬虫看到了自己的同伴和老师在讲故事,它突然想到了自己以前小爬虫的样子,觉得还是变回来更好。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莞城平乐坊小学学生 熊启冉
当我听说文化周末大讲坛要在平乐坊小学举办一堂“想象课”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期待了。之前提到阅读,我们一般想到就是阅读一本书,往往忽略阅读的过程,忽略孩子的提问,忽略孩子的思维。这堂“想象课”告诉我们,比起阅读的结果,阅读的过程更重要,因为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老师,我在讲座之后特地跟其他老师分享了“想象课”的收获,我希望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输入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多想象多思考多创作。作为一位妈妈,我也将“想象课”的感想分享给了女儿,希望她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多从不同角度思考。
——莞城平乐坊小学校长 何小茶
这次的文化周末大讲坛真的很棒,将国内儿童文学名家送进校园,让学生和老师享受到了国内前沿的优质“大语文”课堂。我旁听了上午的课,常立老师给小学生讲想象力,从孩子喜欢的故事、魔法等元素切入,全程轻松有趣,孩子们接触到大量精彩的故事,又尽情放飞了想象。
我一直注重对孩子想象力的保护,孩子也很喜欢幻想文学。为此我还特意请教了常立老师关于想象文学和科学、历史是否冲突这个问题。常立老师说,科学与文学内在是相通的,作为一个从理工科转行文学的作家,他觉得这两个领域都需要想象力,面对飞速变化的未来,如果只能携带一种装备,那一定是想象力。这让我更坚信尊重孩子的想象,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家长 福星妈妈
无论对创作还是对阅读来说,想象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想象有什么用?李利安·H·史密斯在她的《欢欣岁月》里提醒广大读者应该阅读富于想象的书。她是这样写的:“创造性的书籍也许并非百分之百实用,但它们也以另一种方式培养着心智。它们会给予儿童眼界与意识、美与成长。只有跟比自身更宽广宏大的事物接触以后,只有当心智被它们拉伸得更宽阔,逐步走向想象的方向,人才有可能成长。”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构建一个想象的世界呢?首先我们的家长要相信想象的力量,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和理念都源于假设和想象。在面对市面上太多指定的、功利性的阅读,家长要保障孩子有时间做自主的、趣味性的阅读,指定读一本关于自由的书,远不如自由阅读一本书更美好更有价值。
——主讲嘉宾 常立
来源:《南方日报》(2021-06-11 第WD03版:文化周末·关注)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