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余华首部作品集价格惊人,收集余华研究资料带来愉悦和惊喜:《余华作品版本叙录》
日期: 2021-07-07 作者: 供稿单位: 新华号:惠人书友会

       我有想编一本余华研究资料的想法,始于2011年。原因主要是想为余华研究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最初思路比较庞杂,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思路逐渐明晰,最终决定首先清理作品版本问题。

       余华1980年开始“创作”意义上的写作,1983年开始正式发表文学作品,1987年初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一举成名。“余华作品”是目前收录余华作品最全的余华“文集”,但1987年之前的作品没有收入集子。我认为,从开始写作到最初成名,这是一个作家创作的重要阶段,应该重视。前些年,我开始收集这些散落的作品,并且对它们进行研究,去年终于成文,题为《论余华的早年阅读与初期创作及其关系》,发表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但现在看来,成文的时候我对余华早期作品的收集还是有所遗漏,文章显得不是很严谨。

惠人书友会推荐高玉教授、王晓田主编《余华作品版本叙录》


       收集资料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在这次资料搜集过程中,我们同样面临了很多困难,但也能从中收获到发现惊喜时所带来的愉悦。本书所罗列各种余华作品,绝大多数都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购得,现均陈列于余华研究中心,满满两大书架。买书的渠道除了京东、当当、亚马逊、孔夫子网等网上书店以外,旧书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有些书已经很难觅得且贵,比如198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余华第一本作品集《十八岁出门远行》,坊间很少,价格惊人,让人难以承受。再是还有很多书,同一个印刷版次就有多个版本,比如封面包装有多个不同的样子,又有精装本和平装本之别,这些情况的存在无疑增加了我们搜集资料的难度,这也是我们目前暂且无法做到全面收集的原因。余华比较早的作品集《河边的错误》,1992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其实这个文集有精装本和平装本两种版本,精装本印量极少,余华本人都说之前未见过,我们通过了很多周折才得到。余华早年发表在《海盐文艺》中的作品比如《疯孩子》(后来改名为《星星》发表在《北京文学》1984年第1期),网络和书店是无法购得的,我们最后是在海盐文化馆找到的,据工作人员说那里也仅只有一本。余华有些访谈、小文章,多发表在报纸上,而报纸就更难收集,所以图片只能阙如。

       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不断盗版书来到我们面前,而且量还比较大,以至最后成为我们“叙录”的重要内容,似乎很有成就,但同时也很“沉痛”。在资料搜集中,我们也参考和借鉴了已有的成果,比如吴义勤主编的《余华研究资料》、洪治纲编的《余华研究资料》等。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新的发现,这种发现是很愉悦的。

       我们是怀着编写一本余华研究专题工具书的愿望来编写这本书的。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一直很用心和努力,但遗漏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外文著作的搜集对我们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同时有些资料我们没有找到第一手原物,我们会继续收集资料,准备适当的时候再出修订本,一是弥补过去的缺陷,二是收集新作,增加新的内容。

       本书是和我的研究生王晓田一起完成的,在完成的过程中得到余华本人的帮助,这是要特别表示感谢的。

                                                                                                           2016年11月5日于浙江师范大学


       本文来源:经高玉教授授权发布。



       高玉教授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第六届教育部社科奖二等奖,第四、七届教育部社科奖三等奖等“政府”奖21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出版《跨文学研究论集》初编、二编、三编,《“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余华作品版本叙录》上下册(与王晓田合编)等专著。参编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艺术概论》《文学理论导引》《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多部。主编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下册),2013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册),2013年版《大学语文》(A、B卷)。

       来源:新华号:惠人书友会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