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浙师大博士邹群霞、幼教集团事业发展部副主任胡球娟、幼教集团第一幼儿园幼儿能力情绪培养课题组组长陈芳芳三位导师,莅临浙师大附属萧山区红山幼儿园,进行现场教学活动指导。
三位导师分别进入班级,现场观摩与点评,针对班级主题环境、区域环境的创设、集体教学活动等半日活动流程,提出宝贵建议。导师与各班老师来了一场“零距离”的指导。
翁凯琦、王珏、徐丽超三位老师进行了课程故事汇报。三位老师围绕《我的新幼儿园》这一主题下的课程故事,进行分享交流。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课程故事。
三位导师对课程故事中表达、叙述及反思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指导。导师们提出:课程故事应具有真实性、故事性,需要有人物事件环境的支持;课程故事需要根据主线聚焦于某一个点,有年龄段的经验分析,在课程故事中教师需要与孩子共同思考、成长。
邹群霞博士对晨间谈话、早操、集体教学活动等环节进行了点评。邹博士提出,晨间活动需要注重谈话质量和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早操内容需要根据场地的条件及时调整动作;集体教学活动应该具备可操作性、趣味性等。
陈芳芳老师对班级环境提出了许多建议:班级环境应该呈现主题行进的脉络线,教师应思考作品呈现方式、美观度、色调等,根据主题的行进及时进行更新。
胡球娟老师对半日活动的作息安排的板块问题提出了建议,对晨间活动、早操、盥洗、集体教学活动等环节提出了调整。
下午,在孟海燕园长和朱浙萍副园长陪同下,导师们参观了新幼儿园外环境、各活动室与功能室的布局、楼梯与走廊环境等。对新园的环境进行规划诊断,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微风化雨谱新歌,**展翅翱长空”。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红山幼儿园的老师们定会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与反思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