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 | 温岭日报:逆袭者! 重返母校圆教师梦
日期: 2021-09-09 作者: 供稿单位: A0004版:教育视窗


       郭恩来,高级教师,汽车电子电气专业教师现任市职业中专校长助理。曾被评为台州市教坛新秀、台州市教学能手、温岭市骨干教师。

       逆袭者!

       重返母校圆教师梦

  “一起投入教育教学研究,实现共同成长是幸福而有意义的事!”这是市职业中专郭恩来老师自始至终的教育追求。十五年的教学生涯里,他不断探索职业教育新理念新方法,从教育教学的表层现象逐渐走进问题的本质,引领同伴专业成长,为学生点燃自信与希望。

       他是学长,也是老师

  回顾郭恩来的学习经历及教学生涯,便是一出逆袭记。中考时,因为成绩不理想,郭恩来进入职业中专就读机电专业。进入职高后,他对数学老师张明文印象深刻,“他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嘴边经常挂着一句话:既然接手了这位学生,就一定要对他负责。”在这群好老师的影响下,郭恩来对教师这个职业抱有一股油然而生的敬意,也想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2002年,郭恩来如愿考上浙师大本科师范专业,2006年,他参加电子专业招考回到母校,先后担任机械、电子、汽修等专业的老师。

  “中职学生是灵动的,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我相信他们可以做得更好。”从职高生到职校教师,郭恩来与学生走得很近,与学生同行。如同曾经教授自己的老师一样,对学生,郭恩来一直秉持着不放弃的态度。上学期,临近高考时,一位学生对郭恩来坦言想放弃高考,他以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做一个逆袭者,最终学生参加了考试还进入了一所不错的高校。对于学生而言,比起老师,郭恩来更像是一位朋友,有什么难事,学生们比较愿意找他帮忙。学生丢了饭卡,甚至不认识的学生想要喝奶茶了,都会想到郭恩来。

       坚持向上的信念,构建学生欢迎的课堂

  郭恩来的从教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执教初期,年轻气盛的他没找到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方法,结果师生关系没建好,教学成绩也上不去。第一次公开课,教学内容上完了,可时间却还有近20分钟。这一堂公开课给了郭恩来极大的教训。他开始反思自己,虚心向同事请教,同时抽空看书、听课、做笔记,渐渐地完善自己。2019年,郭恩来还考取了浙江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不断地积累、蓄能,让郭恩来对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他发现,技能课中,学生们只是纯粹模仿操作,并不明白其中的方法与原理,以至于出现失误。“当时,教材尚未改革,许多内容书本并未提及。”郭恩来认为做老师,不应该只是会示范,更要学会释法,讲述道理,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思维。在课堂中,每个环节,他都会耐心解释,让学生明白每个操作的技法及技术理论知识。

  “让每个学生都能抬着头,我的课堂一定要是学生喜欢的!”怎么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呢?郭恩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喜欢的课堂形式。同时,记录下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尽量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

       坚定研究的脚步,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

  以赛促教,比赛是最有效的一条路。“接受挑战与拥抱它,难受并快乐着!”这是郭恩来参加比赛的感受。

  2011年,郭恩来的第一篇论文获得了台州市二等奖,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2012年,郭恩来又参与了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为了完成这次比赛,郭恩来在办公室几乎睡了一周,忙起来的时候连口水也喝不上,还经常跑到外校请教徐玲俊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郭恩来在比赛中获得了省一等奖第一名。

  郭恩来认为研究力是教师最核心最重要的能力。2015年,郭恩来组建了“课程与教学”研究五人团队,聚焦“实训课教学”这一研究主题,带领团队进行系列的教学研究。2017年,郭恩来发现在《发动机拆装》这一课程中,不同老师对同一技能任务教学样式差异较大,而同一老师在不同类型班级的教学却一模一样。在特级教师朱孝平的指导下,他带领着团队运用了问卷、访谈、观察、扎根理论等多种方法,经过4年的跟踪,将发动机拆装技能的不同技能教学点形成难度量化值,并匹配相应的教学样式,运用于课堂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5年,郭恩来带领团队取得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获国家专利4项。他始终保持初心,深耕课堂教学,走到学生中去调查与发现问题,从起点寻找新的研究路径以提升自己。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两个人,一是驱动自己的人,二是引领自己的人。这么多年,郭恩来最感谢特级教师朱孝平。“师父是温和的学者,是很厚的书,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引领和驱动教师成长的研究者。”他说,他将不断探索、创新,寻找教育路上更美的风景!

       来源:《温岭日报》(2021-09-09   A0004版:教育视窗)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