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聚焦“一带一路”,大成集智!浙江省“一带一路”研究智库联盟在浙师大揭牌启动
日期: 2021-09-11 作者: 供稿单位: 浙江新闻客户端

       9月1日,浙江省“一带一路”研究智库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启动仪式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牵头,来自浙江省内其他15家国别区域研究机构成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校长郑孟状,浙江省社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东,共同为浙江“一带一路”研究智库联盟揭牌。

image.png

浙江省“一带一路”研究智库联盟在浙师大揭牌启动,郑孟状、刘东为联盟揭牌

image.png

浙江省“一带一路”研究智库联盟始创成员单位

       今年3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立完善智库大成集智工作建议方案》的工作部署,浙江将围绕数字化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两山”理念(生态文明)、社会治理、共同富裕、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省建设等研究领域,首批组建8个智库联盟。浙江省“一带一路”研究智库联盟是全省第4个成立的智库联盟。“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主要实践平台,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进一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经济走廊圈,此时组建智库联盟,形成“大成集智”,旨在助推浙江省加快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区步伐。

image.png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钟依均在致辞中表示,建立浙江省“一带一路”研究智库联盟,对于开展习近平“和合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学术研究,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和中非命运共体构建,助力浙江对外开放合作战略,助力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努力发挥牵头单位统筹协调的作用,与各成员单位携手共进,共同为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image.png

       刘东代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致辞,她表示联盟建设是浙江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要求,由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牵头组建的浙江省“一带一路”研究智库联盟肩负着重要使命。刘东希望通过建立“一带一路”研究智库联盟,强化浙江省关于“一带一路”政策性、前瞻性、系统性的研究,为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言献策,增进国家间的政策沟通,推动各方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落到实处。

image.png

       作为联盟牵头单位负责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表示,联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经过前期充分论证与研讨,已经初步形成建设规划:打造“一带一路”研究协同平台;开展“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攻关研究;打造浙江省“一带一路”研究高端人才队伍;构建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特色的“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希望各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为联盟建设“保驾护航”。

image.png

会议现场

       围绕“如何高质量建好‘一带一路’研究智库联盟”,来自联盟成员单位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了浙江省“一带一路”研究智库联盟理事会章程和联盟倡议书。浙江省商务研究院“一带一路”中心刘玲、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余潇枫、浙江外国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马晓霖等成员单位负责人表示,联盟在机制体制方面的创新,还将体现在人员交流方面,在成员单位之间建立短期的人员交流机制以促进学术交流和联合攻关;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需努力探索成果共享机制以及积极推动上级单位针对共享成果出台专门管理办法。

image.png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是对非研究的专业学术机构和涉非事务的高端智库,长期以来主动积极服务国家对非战略和浙江省对非工作。多次举办“一带一路”主题相关的研讨会,根据非洲国家发展阶段推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英法版)等,积极推动浙江经贸合作走实走深,积极开展中非人文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2017年5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情况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称赞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相关工作“实践定位清晰,工作扎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亮点纷呈,非常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推广性”。2019年,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与浙江大学西部发展研究院一起并列为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校成果清单。此次受省社科联委托,牵头组建浙江省“一带一路”研究智库联盟,既是对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以往工作成效的积极肯定,也是浙师大非洲研究院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

       作为牵头机构,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将从独自深耕非洲国家逐渐拓展到组织、引领全省国别区域研究机构开展更为广阔也更加复杂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区域研究。对此,刘鸿武表示,“为联盟工作提供‘公共产品’是非洲研究院义不容辞的使命。”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将进一步梳理、总结、提炼以往在国际问题研究、国别区域研究、国际传播研究领域形成的先进建设理念和发展经验,通过联盟工作进行机制化改造,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国别区域研究机构的“公共”研究方案和工作路径。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