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 孙媛媛)眼下,正是非洲师生的暑假。来自非洲23个国家的162名非洲籍中文老师没有闲着,他们通过网络正在参加浙江师范大学组织的非洲本土中文教师线上研修班。到10月9日,他们将完成关于汉语语法、词汇、语音等多门基础教学的研修课程,并在秋季开学后在非洲各孔子学院进行专业的中文教学。
多年来,浙江师范大学通过孔子学院的平台,致力于非洲本土的中文教育。该校国际处处长、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非洲基地执行主任徐丽华教授表示,孔子学院在中非人文交流等领域发挥了桥梁和窗口作用,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2007年起,浙江师范大学先后与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和南非西开普大学合作成立孔子学院。10多年来,浙江师范大学已先后派出数百名汉语教师,先后培养了数万名通晓中文的非洲“中国通”,其中近千名汉语专业毕业生。
这4所孔子学院各有特色。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是当地培养本土汉语教师的摇篮。2009年至今共培养300多名汉语师范专业生,毕业生分配到当地公立中学担任本土汉语教师,享受喀麦隆政府公务员待遇。2019年8月,该校成立的孔子学院中西非汉语教师培训中心是中西非地区首个本土教师培训中心。
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坚持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并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汉语桥”比赛并获佳绩;蒙大合唱团在多个重要场合演唱中文歌曲,受到中莫领导人称赞;该院还成功承办2018非洲孔院联席会议。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则致力于成为非洲领先的中文培训、学历教育和中文测试中心。由浙江师范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的南非西开普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于2019年9月揭牌,是非洲大陆首家中医孔子学院。
除了培养汉语专业学生外,在浙江师范大学帮助下,这4所孔子学院通过“一院多点”的方式,将汉语学习辐射到了更广范围。
从对中国知之甚少到“汉语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非洲人以会说汉语、交中国朋友为荣。通过孔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不仅向非洲四国人民传播汉语,推广中华文化,还加深了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
为更好地推广汉语,浙江师范大学还获批成立孔子学院非洲研修中心和浙江省孔子学院师资选拔培训中心。该校已多次获得“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院校”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一所连续5次获此殊荣的高校。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