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 | 上虞日报:教师罗方炜:在信息学竞赛领域创出一片新天地
日期: 2021-10-15 作者: 供稿单位: 00003版:新闻·民生

       我国的青少年信息学比赛,主要有NOI(全国青少年奥林匹克竞赛)和NOIP(全国青少年奥林匹克联赛)两项。三年间,春晖学生3人次获得NOIP一等奖,6人次获得CSP提高组一等奖,10多人次获全国联赛和CSP提高组二等奖和三等奖,另有1人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冬令营银牌,1人参加清华大学信息学冬令营并获一等奖,得到清华大学招生办的青睐。这成绩的背后,除了学生们付出的汗水,少不了这位勤勉内敛的教练,他就是春晖中学信息学教师罗方炜。

  “竞赛辅导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不仅需要自身实力过硬,更需要顽强的毅力。”罗方炜这样说道。

       回归母校创出一片新天地

  2018年,春晖中学迎来110周年华诞。高中班主任在翻阅毕业生信息资料时,发现当时正在别校执教的罗方炜是竞赛类的指导“高手”,便向他投来了橄榄枝。“我是春晖毕业的学生,感召于母校对创新教育的渴求、对提高竞赛水平的期盼,特别是学校领导和我沟通了许多,希望我能回归,我就勇敢地回来了。”罗方炜告诉记者,回归春晖需要勇气。相较于先前执教学校完备的竞赛训练体系,春晖的信息学竞赛基础相对薄弱,他说:“他回春晖是来创业的。”

  很多人羡慕教师有寒暑假,但寒暑假正是竞赛辅导的最好时光。回归春晖的3年来,罗方炜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收集和整理大量材料,理清教学内容结构,精选典型考题,以便在高中有限的时间内帮助竞赛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临近竞赛攻坚期,罗方炜白天和竞赛生一起在机房度过,晚上10点回家后,继续整理相关资料。他相信只要自己多为学生花时间,学生就一定会出成绩。

  “一个人就是一个战队。要尽快提高春晖的信息学竞赛水平,我深感责任重大。”罗方炜坦言,他基本以学校为家,很多时候如苦行僧般思索、探寻,一方面积极应对竞赛政策的变化,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训练每个竞赛生。这期间,因为政策和压力,他有过迷茫、困惑。但作为春晖人,年少时在这里成长,壮年时在这里开拓,做一个“教育理想的守望者”,罗方炜从未止步。加之近年来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更让罗方炜信心满满地在竞赛领域开创一片新天地。优秀的表现让他获评区教体局综合先进个人、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优秀辅导教师、春晖中学校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天赋要有热爱与努力更重要

  “信息学奥赛门槛既低又高。”罗方炜非常谨慎地说道,信息学奥赛从小学就可以学,很多简单的编程在小学入门阶段对思维的启发有一定帮助。在信息学奥赛中,曾经有几个有天赋的小学生打败了90%的高中生,给大家一种小学生就能学好信息学奥赛的错觉。但事实上,大部分人在笔试的初赛即被淘汰。据罗方炜教学观察,浙江技术选考开展5年来,作为信息部分压轴的编程题,对很多高中生来说难,而对于少数有天赋的小学生来讲,这些程序的逻辑很简单。显而易见,信息学奥赛的高门槛体现在,很“吃”学生的编程天赋。

  谈及罗方炜与信息学竞赛的缘分,他表示,读大学时,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刚引入中国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报名了ACM编程社团,第一次活动他就被编程的魅力所吸引,刚学会C语言的他通过选拔成为浙江师范大学ACM校集训队成员。本科阶段,罗方炜获得ACM亚洲赛武汉站的银奖。保送本校研究生后,他在研一时获得ACM亚洲赛杭州站的金奖,同时所在3人小组在中国赛区出线,晋级ACM全球总决赛,并于2011年5年前往美国奥兰多参加当年的总决赛,排名第78名,获得总决赛荣誉奖。

  “老实说,我属于没有天赋的学生,学习编程起步也晚,但参与比赛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是因为热爱与努力。”罗方炜谦虚地表示,在参与ACM比赛的那几年,他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做题,有时参加国外的网赛,半夜打比赛也不觉得累。

  执教8年来,罗方炜认为,他带出的多数获奖学生中,热爱是第一动力。在比赛中,靠着努力,有不少逆袭的学生出现。这些学生入门较晚,天赋一般,但随着大量的练习和反思总结,往往在大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也是竞技比赛的一种魅力。

       来源:《上虞日报》(2021-10-14  00003版:新闻·民生)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