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光伏发电套种黄精应用基地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利用人才优势,助力当地共同富裕。学校与乡村合作,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双赢。近三年,学校派驻3名科技特派员,与多个乡镇结对帮扶,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党支部。
特派员陈跃年帮助秋炉乡建立香榧种植基地,改良品种,推动村民财富增长。他们还尝试“云上粮仓”项目,试种山水稻,加强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培育,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特派员楼恩平帮助大均乡泉坑村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光伏—黄精”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同时,推动光唇鱼育苗项目,有效利用了当地水资源。
特派员郑青根利用标溪乡林下产业优势,开拓林下种植,推广黄精种植,种植面积超千亩。同时,推动畲药百草园建设,种植多种畲药苗,为畲药种植业发展奠定基础。
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在院长于逢春教授带领下,组成九人调研团队,奔赴景宁县鸬鹚、郑坑、渤海等乡镇,开展分项调研。于逢春教授认为,在“九山半水半分田”“两山夹一水,千皱万裙地,峰峦簇拥天”的自然条件下,景宁人并没有怨天尤人,凭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战天斗地精神,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医疗保障、旅游开发、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创造了“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景宁经验。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党员之家“党辉映‘浙’,循迹筑梦”暑期实践队也先后前往景宁县开展调研和系列实践活动。
来源:潮新闻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