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心境空间 构筑和谐”中国空间艺术构造展览启动仪式在浙师大举行
日期: 2025-06-25 作者: 供稿单位: 设计学院

621日上午,2025“心境空间 构筑和谐”中国空间艺术构造展览启动仪式在浙江师范大学正阳3号楼会议室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毅峰,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叶瑛,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教授邵健,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鲁迅美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金常江,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枝秀,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程雪松,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原委员、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群,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院长郑军德,部分高校代表和教师代表出席启动仪式。仪式由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党委书记余韬主持。


启动仪式现场。图片来源 设计学院

 

苏丹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向浙江师范大学及各兄弟院校的精心组织和积极参与致以衷心感谢。他指出,环境美学须回应时代新命题及工程美学融合趋势。尽管教育模式、工具快速变化,但环境设计基础教育的核心——应对环境命题、关注地域性与场所精神是始终不变的。本届空间艺术构造展览旨在聚焦新问题,探索基础教育的实验性与创新模式,他表示,希望通过本届展览的平台,能够集中呈现环境设计教育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拥抱变革、探索前沿所取得的丰硕实验成果与创新案例,为推动环境设计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方向。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苏丹致辞。图片来源 设计学院

 

朱毅峰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对出席启动仪式的专家学者们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作为省重点高校在艺术设计学科建设、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及服务“未来教育、未来乡村、未来产业”三大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贡献。他强调,本次空间艺术构造展览,恰逢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重要部署的一次生动实践。展览紧扣时代脉搏,以“数智竹韵,境通四海”为主题,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这不仅是对“心境空间 构筑和谐”理念的具象化表达,更是对艺术设计教育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浪潮下转型发展方向的深刻探索。

 

叶瑛代表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对2025“心境空间 构筑和谐”中国空间艺术构造展览的启动表示热烈祝贺,并向主办单位和参与院校表示感谢与欢迎。她指出,本届展览以“数智竹韵,境通四海”为主题,凸显数字化驱动艺术教育转型、培养艺术科技复合人才的重要性,其中蕴含的竹文化承载着东方美学,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的绝佳载体。她希望,能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激励更多高校师生投入创作,深化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最终推出一批高质量、富有创新性的优秀作品。

 

郑军德介绍了本届展览的活动方案以及形象识别系统。本届展览主题设定为“数智竹韵,境通四海”,旨在突破以往纯艺术展示,强调参与性共创机制,着重考察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鼓励“创新+AI”的应用。

 

研讨环节由金常江主持。与会嘉宾共同回顾了往届展览精彩视频,探讨了工具变革对设计学科发展的推动。会上,主办单位与各院校代表围绕教学实践融合、技术与管理挑战、会场落地及社会价值拓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在细致的交流与方案优化基础上,本届大展的筹备工作将进一步完善,各项任务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大展组委会对展览的最终呈现充满信心,并抱有高度期待。


与会嘉宾研讨展览活动方案。图片来源 设计学院


与会嘉宾实地参观。图片来源 设计学院


合影。图片来源 设计学院


研讨会后,与会嘉宾还实地参观了本届大展的会场金华建筑艺术公园,通过沉浸式踏勘对场地特性、点位布局及搭建条件进行精准评估,为后续创作方案落地提供关键现场依据。



编辑:张文潇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