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子铁电团队在综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发表题为“Lone pair expression in fluorinated two-dimensional hybrid perovskite enables multiaxial ferroelectricity and nonlinear optical response”的研究成果(Nat. Commun. 2025, 16, 7760,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3134-6)。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凭借结构可调性与优异的光电性能,在铁电存储、压电传感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柔性和可穿戴应用的快速发展,材料的性能被赋予了更高要求。二维杂化钙钛矿因其优良的薄膜延展性、材料稳定性和结构可设计性,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候选。然而,现有二维杂化钙钛矿铁电体仍面临自发极化小、二阶非线性响应弱和极轴数目少等挑战。
针对上述难题,浙师大分子铁电团队在熊仁根教授“铁电化学”理论指导下,成功构建出新颖的二维锗基钙钛矿铁电体(4,4-difluoropiperidinium)2GeBr4,其展现出大的饱和极化(>15 μC/cm2)、高的居里温度(401 K)以及强的SHG响应(约为KH2PO4的6.2倍)和多的等效极化方向(8个)。这些优异的性能源于Ge2+的4s2孤对电子立体化学效应与氟代有机阳离子的协同作用。此外,该材料同时具备显著的压电响应,与热塑性聚氨酯复合后所得器件表现出灵敏的压电传感性能,在柔性电子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浙师大分子铁电团队近年来在构建一维锗基铁电体、长余辉铁电、多铁耦合铁电、X射线探测及压电换能铁电、无金属钙钛矿铁电体、塑性有机铁电晶体、三维碱土金属基杂化类钙钛矿铁电体(Nat Commun. 2023, 14, 2863;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319650;J. Am. Chem. Soc., 2024, 146, 21120;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413726;J. Am. Chem. Soc., 2024,146, 27443;Nat. Commun.2025,16 3071;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09006.)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这项工作是在分子铁电材料领域取得的又一进展。
浙江师范大学倪皓飞、周齐昉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师范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张志旭、浙江师范大学付大伟和张毅教授为通讯作者。该论文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和浙江省新苗计划的资助。
编辑:张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