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鲨鱼”入西湖?当科技学会“轻手轻脚”
日期: 2025-09-29 作者: 供稿单位: 潮新闻

水波荡漾,两尾“鲨鱼”悄然潜入西湖,惊起一阵涟漪……什么情况?其实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杭州西湖景区公安会同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黑科技——“仿生机器鱼”。


这些引人注目的仿生机器鱼,外形仿造本地常见的鲤鱼深灰色硅胶鱼皮质感逼真,头部嵌入两个水下摄像头,如同鱼的“双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尾部——由柔性材料制成,可模拟真实鱼类的左右摆动!


西湖美,美在湖水清澈,碧波荡漾,而游鱼戏水,充满生机。只不过,既然本就有游鱼穿梭其中,我们为什么还要向西湖投放“仿生机器鱼”呢?


让我们试想,游人如织的西湖,免不了有游客遇到物品落水需要求助的情况。作为中国首个湖泊类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既是日均客流超万人次的旅游胜地,也是孕育着72种本地水生植物、56种鱼类的“淡水生物家园”。一方面人工打捞落水物品耗时极长,另一方面若落水电子介质未及时处理,会对西湖水源造成污染,那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而“仿生机器鱼”就能够帮助解决这一痛点!民警可以将仿生鱼放入水中,通过遥控器设定搜索区域。若物品位于浅水区,民警可以直接操控“打捞杆”对准坐标打捞;若在深水区或复杂水域,则结合船只抵达现场。


作为在科技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我们见过太多“黑科技”,但这条能守护生态的仿生鱼,却让我眼前一亮。他们就像我小时候在科技馆看到的那些笨重机器人,而如今却能在西湖这片千年水域中优雅游弋,既解决游客手机掉水里的尴尬,又默默守护着这片水域的生态平衡。这不正是我们这代人追求的科技美学吗——不仅要够聪明,还要有温度。它没有为了展示技术而炫技,而是真正站在人和自然的角度思考问题。当别的城市还在为游客打捞物品烦恼时,西湖选择了用更智慧、更环保的方式解决问题。当科技学会“轻手轻脚”,在算法、代码的世界里依然可以留一片天地给鲤鱼、水草和飞鸟,这是新质生产力的温柔呈现。


根据计划,这批仿生鱼将于“十一”黄金周前在西湖核心水域试用,后续景区公安将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实现“重点水域全覆盖”。我相信这些在西湖里游弋的仿生鱼,会成为我们年轻人朋友圈里的新晋“网红”。但它带来的不只是话题,更是一个信号:未来,科技与生态将美妙共鸣!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学生 潘晨忆)


来源:潮新闻


编辑:武艳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