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周一)
基于吲哚平台分子构建手性吲哚并环骨架
时间:9:0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石枫,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常州大学特聘教授,国家级人才。1998年和2004年于江苏师范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3年获得苏州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3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主要从事手性吲哚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设计和发展了新型吲哚类平台分子及其参与的催化不对称新反应,为手性吲哚类化合物提供了精准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方法。以通讯作者在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Fund. Res.、Sci. China Chem.、Chin. J. Chem.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入选Elsevier 2020-2024高被引学者、科睿唯安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先后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Asian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新和成-中国化学创新奖等奖项。担任《有机化学》和《化学学报》编委、Eur. J. Org. Chem.编委会主席团成员、Org. Chem. Front.、J. Org. Chem.、Synthesis、Tetrahedron Chem国际编委。
新型多组分反应研究
时间:10:0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胡文浩现任中山大学教授、药学院院长。国家领军人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先后在四川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7)、中科院成都有机所获得硕士学位(1990)和香港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8,导师:陈新滋院士),随后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2001)。胡文浩教授先后在美国Genesoft 和Bristol-Myers Squibb 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于2006年回国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上海市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2009)和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1-2016),2016年8月调入中山大学任药学院院长,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广东省手性分子与药物发现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起),广东省手性分子与药物发现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药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新型多组分反应、结构多样性手性分子高效构建、抗感染及抗肿瘤手性药物发现研究。获2016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0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至今已在Nat. Chem., Nat. Commun., Sci. Ad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和J. Med. Chem.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8项。
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合成及功能研究
时间:14:3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高栓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天然产物、药物分子的合成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发展了基态自由基环化反应、激发态环加成、电环化反应等独特的合成策略和方法,实现了系列高活性天然产物的首次全合成。基于合成化学的探索,完成了包括喜树碱类、鬼臼毒素类、甾体生物碱类天然药物分子的多样性合成,并快速构建了活性化合物库。通过生物活性的测试和筛选,发现了具有抗癌及抗生素活性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开展了深入的化学生物学研究,揭示了其特殊抗肿瘤作用机制。曾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曙光人才计划等。担任刊物 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有机化学》编委。担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Unlocking Chiral Boryl Ligands in Asymmetric C-H Activation
时间:15:3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徐森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2004年7月获浙江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博士学位(导师:丁奎岭研究员);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学、美国俄勒冈大学和美国波士顿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3月至2025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2025年2月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曾获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 (2020)、JSPS Invitational Fellowships(2021)、中国均相催化青年奖(2025)、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青年奖(2025)。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不对称催化和有机硼化学。
A Game-Theoretic Approach to Robust State Estimation
时间:16:00
地点:腾讯会议:713-567-958
主讲人:易圣伦,1995 年出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自2022年起,先后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U.S. News 排名意大利第一)信息工程学院担任Researcher Type A、Researcher Type B – Junior及Researcher Type B – Senior 的职务。期间,与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包括 Prof. Giorgio Picci(瑞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终身会士,IFAC 会士)、Prof. Maria Elena Valcher(IEEE TAC 副编辑,IEEE 会士,IFAC 会士)以及 Prof. Mattia Zorzi(Automatica 副编辑)等。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系统辨识、状态估计和深度学习等理论研究,以及其在复杂环境下鲁棒感知与自主导航中的应用。以第一作者发表包括IEEE TAC 长文和Automatica 长文在内的 20 余篇学术论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并成功获批意大利教育部科研项目 2 项及帕多瓦大学资助项目 1 项。与此同时,他与欧洲知名无人艇企业 Blue Robotics 深度合作,联合研发无人艇水面—水下全域导航算法。
11月4日(周二)
磷光功能配合物折叠体
时间:14:30
地点:16幢921
主讲人:李永光,杭州师范大学材料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车载智能液晶显示屏企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2005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12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2014年在香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入职中山大学,2021年调入杭州师范大学工作。主要从事磷光金属配合物组装、性质与功能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级、浙江省级等项目10余项,入选杭州市西湖明珠特支计划、西湖学者、中山大学百人计划。
新型功能化主客体体系的构筑与应用
时间:15:30
地点:16幢921
主讲人:马达,现担任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超分子化学与生物材料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浙江省级项目1项,发表SCI期刊论文60余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3项,参与编纂学术专著1部。
11月5日(周三)
完善涉外仲裁制度,建设世界最受欢迎的仲裁地
时 间:9:00-11:00
地 点:法学院三楼大会议室(26-L-301)
主讲人:沈四宝,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界的权威学者与中国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深度参与了《公司法》《对外贸易法》及《仲裁法》等多项关键商事法律的起草与修订工作,奠定了相关领域的法律基石。目前,他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仲裁委员会主席、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长等核心职务,是中国在国际商事仲裁与争议解决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之一。其理论与实践深刻塑造了中国的涉外经贸法律环境。
Rethinking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Age of AI: Beyond Promise and Performance
时间:14:00
地点:22幢一楼连廊会议室
主讲人:Glenn Stockwell, Professor of the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and Modern Language Studies at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e is author of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oncepts, Contexts and Challeng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and editor of Smart CALL: Personalization, Contextualization, & Socialization (Castledown) and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Diversity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He is editor-in-chief of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Hi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language education, teacher and learner training with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er autonomy.
11月6日(周四)
研习非洲法
时间:9:00
地点:法学院三楼大会议室(26-L-301)
主讲人:洪永红,湘潭大学法学学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非洲经贸法律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我国非洲法研究领域重要奠基人,1998年创建国内首个非洲法研究机构,出版《非洲法导论》等专著21部,发表论文150余篇。曾赴南非、埃塞俄比亚访学,并担任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现任开罗地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南非仲裁基金委仲裁员,长期致力于中非法律交流与涉非法治人才培养。
编辑: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