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机关离退休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突出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突出“党建+正能量”;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线,突出政治引领,党建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一、坚持“三个强化”建设,推动离退休党建提质增效
(一)强化政治建设,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高度
加强政治学习,每年坚持编印辅导资料并定期组织送学上门,党委班子层面率先垂范带头学,通过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老党员驿站等平台,定期举办理论读书班,组织线上学习会,线下“走、看、促”等活动,成立“银耀浙师”老干部讲师团,使老同志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一是“区分层次”抓党建。分别从退休党支部书记、校老领导等党员骨干,身体硬朗、相对年轻的老党员和健康状况较差、年龄大的老党员等层面,精准施策开展工作。二是“创建平台”助党建。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读书班、党支部书记经验交流会、大手握小手和革命传统教育等平台,定期开展活动。三是“互联网+”强党建。利用互联网,建立支部书记、行政小组长、兴趣小组长等微信群,传达学习文件精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四是“优化保障”促党建。根据文件要求,做好专项经费保障,用于支部书记补贴及支部活动开展。
(二)强化组织建设,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温度
持续做好“四项承诺”制度,离休干部建立“一人一策”精细化服务,优化离休干部家属照料护理经验交流机制,定期举办交流会,为家属交流搭建平台。
在党支部中开展“温暖传真情,关爱促和谐”一对多关怀服务机制,在老年活动中心设立“爱暖常青”志愿者服务站,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邀请老党员讲述初心故事;重阳节举行金婚庆典、8090集体生日;与教育学院党委合作拍摄献礼重阳《不忘初心》视频,首次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政治生日、支部家访、困难慰问等活动,使各个党支部成为党员干部信赖、依赖、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
(三)强化阵地建设,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力度
坚持党建引领余热发挥,创新党建工作平台,倡导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优化老干部讲师团、艺术团、志愿服务组织等组织构架,稳步推进“支部+艺术团”“支部+兴趣小组”“支部+驿站”等“1+N”党建模式。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持续优化校银色人才库,搭建好老干部宣教、大手握小手、教学督导、教育帮扶等平台,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二、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强化政治责任担当
(一)抓实规定动作,精心组织主题教育专题学习
策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支部学习会等专题学习规定书籍,做到先学深学。组织老领导赴安吉余村开展“寻迹溯源”活动,组织支部书记集中收看我省离退休干部网上专题报告会、赴杭参加专题培训会、参加主题报告5次,赴义乌李祖村、杭州亚运会博物馆等实地考察,引导党员骨干发挥“头雁”作用。
(二)积极开展惠老实事活动
一是改造场所优化活动空间。安装电梯、更新音响话筒、LED屏、桌椅、窗帘等设备设施,为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供更好服务保障。二是做好慰问工作。每年走访慰问150多人次,每年为40多位困难离退休党员教工发放困难补助15余万元。三是天天有活动。老年大学共开办9个培训班,每年约培训了600多人次。开展老人节、迎新健身走活动,去年参与人数达到2000余人次。
三、以分类、分级、分层次管理为原则,扎实推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一)注重精准化服务。离休干部、重点帮扶对象实行精准服务,推进“一人一卡一服务”活动。
(二)注重社会化服务。结合退休干部整体数量多且异地居住较多、年龄跨度大等特点,结合“网约护士”试点,完善居家养老送医上门服务,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管理,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退休干部养老服务体系。
(三)注重个性化服务。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对独居等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充分利用志愿者服务站这一平台,组织好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学生与老同志的“二对一” “多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老同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同时开展异地慰问活动。
(四)注重智慧化服务。依托智慧校园建设,逐步建立离休干部、校级老领导、退休干部、“关心下一代”志愿者等数据库,完善老干部骨干、家属护理等微信群,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分层分类服务管理。
四、用心用情用力,做精文化养老
一是文化养老。充分发挥党员、党组织在文化养老引领推动作用,开展“我来讲党课”、党员群众“一起唱红歌”等主题活动。“银耀浙师”合唱团荣获省“银尚达人”奖;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文艺汇演,举办“浙师最美”系列老同志评选、“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比赛、编印刊发“我的浙师故事”征文集等。二是志愿服务。建强志愿队伍,组建了老年大学讲师团,为老年大学专业设置、课程打造和授课内容等提供教学方案;组建了主题活动学习教育“五老”宣讲团,为学校青年学生、青年教师讲党课30次。参与教学督导50余人,每学年至少参与1个教学专题的研究,每学期人均听课时数达到16节。三是关心下一代工作。蒋风、毛华岳等老干部的红色微故事,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栏目播出。每年开展武义县古竹小学师生、困境儿童来校主题研学,帮助少年儿童厚植家国情怀。
先后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读懂中国”活动获教育部、教育厅关工委优秀征文3篇,优秀微视频4个,最佳短视频、优秀短视频各1个。毛华岳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方春荣获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五、深化党建联建,有效借力社会资源
一是校地合作共谋发展。全面拓展与市委老干部局交流合作,协同接待省级老领导“循迹溯源”专题读书会和市级老领导读书会来校开展“走看促”活动。与市关工委签订共享共建合作协议,在“五老”队伍联建、心理咨询平台创建等6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互助共赢,携手共建老年事业,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建立党建共建合作关系。与金华广福医院党委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开展送医上门、定期义诊等活动。三是筹集校友捐款40万元,助推学校事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上级相关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聚焦精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个性化要求,推进“银领先锋”“银耀浙师”“银尚乐活”品牌建设,推动我校离退休干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银龄力量。
编辑: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