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等联合主办的2023浙江国际传播经典案例发布会暨新时代国际传播对话活动在浙江湖州安吉举办,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选送的“中非智库论坛”获选2023年新时代国际传播浙江创新十大案例。
“中非智库论坛”获选2023年新时代国际传播浙江创新十大案例。图片来源 非洲研究院
此次活动聚集国际传播界研究专家、一线工作者,以“新时代的国际传播:挑战与机遇”为主题,通过思想分享、案例介绍,共同探寻国际传播的“共同点、共通点、共情点、共鸣点”,探讨如何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做好国际传播工作,为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更好地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1年10月27日至29日,中非智库论坛第一届会议在中国杭州和金华举行。图片来源 非洲研究院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始终致力于智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逐渐构建了“学科建设为主体、智库服务为功用、媒体传播为手段、扎根非洲为前提、中非合作为路径、协同创新以赋能”六位一体的中国特色对非战略传播平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对非话语体系与传播能力建设的创新之路。其中,2011创建的中非智库论坛就是最具典范和影响力的创新实践。
在议题设置方面,中非智库论坛创建以来,在中国和非洲已经连续举办了13届会议,始终坚持以中非双方而非美西方的视角,从中非关系发展的现实问题导向出发,自主设置会议议题,致力于双向建构中国的非洲学和非洲的中国学,共建、共通、共享的中非知识体系,提升中非国际话语权。历届“中非智库论坛”针对中非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与新挑战设定议题,促进了对中非全方位合作发展的直接观察与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中非自己独立的话语形态与理论面向,建立属于中非的知识基础、理念特色乃至话语概念,如“改革开放、治国理政、发展稳定、援助有效性、国家能力建设、互利共赢、不干涉主权原则、和谐、共享”等。中非团结协作努力建构自身话语体系和思想知识体系,打造易于被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在影响力方面,中非智库论坛已经成为中非各界交流沟通的年度盛会。早在2015年全球智库排名第一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官网刊发专题文章《中非智库论坛:中国拓展在非洲软实力》称“中非智库论坛是中国扩大在非洲的软实力及寻求在学术层面的影响力的一个很好实例”。事实上,历届中非智库论坛均吸引了数十家国家级媒体的密集报道,快速、广泛传播了当前中国对非政策及中非合作的战略思想、战略意义,发挥了舆论引导的智库功能。历届中非智库论坛均吸引了数十家中国和非洲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关注,发挥了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现场。图片来源 非洲研究院
中非合作正迈向共享理念与知识的新阶段。3月8日,作为中非合作的“二轨外交”和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的预热活动,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在达累斯萨拉姆市举行,会议发布了“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中非智库关于深化全球发展合作的共识》《构建中非智库合作网络倡议书》两份重大成果,引发中非各界关注与热议。3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记者会时明确表示“中非智库论坛是中非合作论坛的重要分论坛之一”“我们赞同‘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提出的有关建议”“这些理念和建议体现了中非学术界的眼界和智慧,值得各方重视。”
当下,国际传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增进各国友谊、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桥梁。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聚集,国际交流频繁,具有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得天独厚的优势,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将继续发挥优势,与各界朋友一起,共同讲好中非合作发展故事,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持续努力与创新。
编辑: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