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后勤服务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贯穿“以师生为中心 服务学校大局 提升服务品质”工作主线,深入推进“七个后勤”建设,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服务保障水平提档升级,师生满意度稳步上升,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有力后勤保障。
一、强化党的领导,积极发挥党建引领力
(一)高质量强化政治建设
五年来,后勤服务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进后勤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高质量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不断推进后勤领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完善“党委领学、中心组专题学、支部促学、职工晨学”理论学习体系,努力打造职工学习“五类课堂”。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守牢宣传阵地,加强信教员工管理。
(二)高标准加强组织建设
持续推进党建与后勤业务深度融合,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完成党支部换届2次,创建“样板支部”2个,发展党员16名,支部引领推进业务工作的基层组织力明显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成效明显,支部特色品牌逐步形成。组织党员志愿服务6000余人次,在疫情防控、抢修抢险、绿色学校创建等方面,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社区服务部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
(三)高强度推进清廉后勤建设
始终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定与清醒,坚持推进“四则协同”,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同考核。巩固深化省委巡视、校内巡察、教育厅审计、专项监督等发现问题整改,配合学校纪委组织开展省纪委高校食堂和房产出租经营领域专项监督。发挥领导班子廉政勤政头雁效应,带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印发实施《领导班子成员“十不准”“十必须”》,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对接联系学院制度,树立并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廉政约谈机制,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荷·和”廉洁文化建设,组织开展系列廉政文化活动,有效营造了和谐廉洁、健康向上的发展氛围。
二、坚决扛起责任担当,持续激发工作战斗力
(一)疫情防控有序高效
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后勤闻令而动,众志成城,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实施疫情防控网格管理,实现指挥扁平化,作战整体化,一盘棋部署。完成6171人次隔离人员管控,引诊回访发热病人2355人次,完成师生返校、重大活动、重要考试等疫情防控保障70余次。特别是2022年的“4.15”婺城疫情,后勤员工坚持15天不回家,出色地完成了校园封闭管理期间的各项保障任务,受到学校及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作风建设不断深化
制定实施《作风建设年行动方案》,坚持实干、快干、干成,让学校放心,让师生满意。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用系统思维,专班运作,清单管理,闭环操作,创先争优,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地见效。制定《文明服务行为规范》等制度机制,推行每月工作晾晒机制,落实首问责任制、AB岗、党员先锋岗等工作机制,紧抓“小微服务”,切实做到对标对表、有求必应、真心真情。
(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坚持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一盘棋”,压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恢复设立质量与安全管理科,增设兰溪、萧山校区质量安全监控专员,形成三级监控体系。聚焦食品安全、消防安全、车辆安全、施工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强“危险源”管理,高频率、多层次开展专项检查督查,对发现问题实行即知即办、整改落实、回头巡察。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持续开展“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和员工安全技能比武,获评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入选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服务保障力
(一)民生实事有序推进
坚持“师生为本,民生为重”,连续五年开展学校民生工程征集、立项、督办等工作。牵头推进50个大项,近100个子项建设,年度完成率均达到100%。实施食堂、寝室、实验室、教室、校园基础设施等重点维修项目改造,落实好一般维修项目、零星维修项目。与金华市中心医院开展“医联体”合作,落实学校高端人才医疗保障和师生转诊服务,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连续20年组织开展校庆节暨“后勤优质服务系列活动”,开展主任午餐会、跟着节气做美食、膏方节、年货节、春节套餐等系列惠师惠生活动。全力推进“绿色学校”建设,先后获评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浙江省第一批绿色学校(高等学校)、浙江省节水标杆单位等荣誉称号。举全中心之力,做好亚运餐饮、物流、清废、病媒生物防治等后勤保障工作,用后勤人的汗水交出了一份亚运后勤保障的高分答卷。
(二)“智治智管”水平提升
牵头推进“云生活”建设,建设以“浙师微生活”为中心的校园生活生态圈,用户总数近10万人。先后搭建智慧餐饮、智慧公寓、智慧物业等场景,升级水平衡监测管理、节能监控等平台,投入使用信息化系统共30余项。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学生寒暑假留校线上申请、报修、电费充值、用餐等26项服务一次都不跑,校园一卡通网上办理、学生住宿业务网上办理等13项服务最多跑一次。
(三)育人活动有声有色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后勤育人总体方案,成立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后勤育人学校,申报后勤育人“通识课”,着力打造六个育人平台,合力构建“三同六维”育人体系,以绿色学校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制止餐饮浪费等为载体,坚持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劳动育人、管理育人,通过系列育人活动,积极打造“生活思政课堂”品牌,成功入选全国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劳动教育示范基地。
四、深化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队伍凝聚力
(一)平稳完成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校属企业体制改制,顺利完成了2家公司股权转让,3家公司吸收合并;通过后勤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财务、采购、人事、资产等管理机制,平稳做好人员安置、资产处置、账务处置等工作,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保障有力、服务规范、运行高效、监管到位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提升内部治理水平
根据后勤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编制实施了后勤服务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5年总体发展目标,绘就了“七个后勤”建设的发展蓝图。不断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内部治理架构,加快推进制度“废改立”,强化制度执行,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小微权力和廉政风险清单编制,绘制职权事项流程图,优化工作流程,形成工作闭环,建立长效机制。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聚焦后勤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机构设置、考核机制、队伍结构。充分利用“退三进一”“一人一策”制度,通过制订修订薪酬管理、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教育培训制度,开展师徒结对“青蓝工程”、骨干团建、教育培训等活动,多措并举做好员工“引、育、留”,优化后勤人力资源配置和队伍整体结构。通过优秀员工家访、教工小家、文艺汇演、荣休仪式、员工子女夏令营等形式,开展员工关心关爱。不断完善荣誉体系,持续开展“服务之星”等荣誉评比,有效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青年联谊等活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编辑: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