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学校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学院三个专业在软科专业排名中首次全部进入全国前十行列,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2023年度考核中,学院被定为优秀等级。
五年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政治建设,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学院组织的红色主题系列活动在国家、省党史教育简报中报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履行主体责任,夯实“一岗双责”,落实巡视巡察整改,明确责任清单,定期开展风险研判,加强排查整改。修订完善财务审核,实行财务报销审核制度,完善采购内控流程等10余项制度。
加强支部建设,实现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2个党支部获校级“样板支部”、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加强发展和管理工作,发展师生党员514名,与“学习强国”浙江平台共建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完成意识形态专项试点工作,初步建立分析研判等四大机制。
发挥党员骨干示范引领作用,在疫情防控和一流专业申报建设中,师生党员亮明身份,率先垂范,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手球比赛筹办中,有40余位教师(90%为党员)和320位学生参与亚运工作,确保亚运会手球比赛和橄榄球训练的顺利举行,受到上级表彰。
以党员为主体的特教团队获得了突破性成绩,特教系获“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称号,特教支部发挥了核心作用,其骨干成员均为支部党员。在学科竞赛获奖和培育的学生团队指导老师均为党员骨干。
五年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动画专业相继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现了国家一流专业全覆盖。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分获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特殊教育教学成果在《光明日报》刊登展示,并荣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课程建设成果显著,获批国家一流课程2门。学院多措并举支持毕业生就业深造,近五年平均就业率为95%,本科生平均深造率15%左右。
五年来,学院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全国大赛金奖2项、银奖2项;获“挑战杯”全国大赛红色专项一等奖1个,主体赛道一等奖1个,铜奖1个,获省级奖项累计18项,获得国家级奖项累计7项。获省师范类双创大赛、省职规赛、省师范生技能大赛金奖等18奖项。
五年来,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学院出台了重大项目推荐人制度、重大成果培育制度等,加强孵化培育。2019至今,学院教师发表论文505篇,其中权威45篇,SSCI/SCI正式收录39篇。立项纵向项目80多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以上42项,著作42部,其中学术专著13部,省部级成果奖4项。历年累计科研经费总额3500余万元。获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篇、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研究生在权威、一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
五年来,师资队伍建设稳中有进。学院党委认真履行党管人才的政治责任,坚持引育并举,把好“引进遴选关”,近五年共引进博士24名,柔性引进6名。教师晋升教授3名,副教授11名。强调师德师风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在岗位评聘、晋职晋级和评奖评优中,把师德师风作为首要评价指标,没有出现任何有违师德师风现象。
五年来,专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排名稳居全国前列,动画专业排名稳中有升,截止2023年,学院三个专业在软科排名中进入全国前十行列。学院顺利举办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亚太会议、融合教育国际研讨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孤独症儿童全支持课堂教学研讨会。持续参加援疆项目,参与“浙江-阿克苏特殊教育发展联盟”。院地合作模式初显特色,五年来,学院先后与宁波奉化、温州瓯海、乐清等地开展合作,累计合同经费约660万元,形成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院地合作新模式。继续教育稳步发展,五年来本科函授10758人,自考439人。三个省级中心承担多项国培、省培重大项目,五年累计完成149个培训项目,学员总人数达28000余人。
五年来,重大平建设有了新突破。学院以孤独症儿童研究相关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为契机,积极谋划重大平台建设,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部正式同意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落户浙师大。
五年来,国际教育交流继续推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组织学生参加澳门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线上各类访学项目,参与美国堪萨斯大学合作办学项目,洽谈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战略合作。
五年来,学院加强了与校本部的联系交流,加强与校区管委会的沟通,支持工会、团委等开展活动,不断改善提升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五年来,我们有一定进步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对标学校一流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学院师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质量发展路径还没有形成;二是标志性成果、重大项目压指可数,学科建设存在短板;三是适应一流学院建设的人才队伍还没有形成;四是党建与中心工作的同融互促及成效还需要提高。这些问题将是学院党委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攻克的方向。
编辑: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