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夯实党的建设,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院班子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贯彻学校党委部署,先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系列教育学习实践活动与学院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一体推进学院理论学习、教学科研、改革发展、检视整改等各项重点举措,努力将系列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创新工作模式,开展联学、共建。与省内11家单位成立“金火种”党建联合体,发挥党建合力;开展理论学习联学,提升学习实效。构建“党建+学科”工作体系。学院多位教师分别受邀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央视频等高端平台作专题讲座、采访。组建红色宣讲团,以党和国家历次重大事件为契机,累计开展理论宣讲500余次,直接受众数万人。“红途望道”理论宣讲团获“浙江省基层理论宣讲成绩突出集体”称号。先后组织教师赴延安、井冈山、西柏坡、重庆等革命圣地,开展主题教育和理论研学,通过沉浸式实地考察体验,增强教师政治认同和思想共识。开展“接力读宣言”等活动,形成“行走的四史课”系列实践育人成果,并作为经典案例报送教育部。学院师生获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1项、获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获校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教师等荣誉8人次。

部分成果展示。图片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
坚持以申博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凝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二级方向,通过省一流学科(A类)考核,软科排名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前10%。2019年以来,获批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研究基地;获国家级新文科建设平台1个;不断加强学术交流,持续提升学科影响力,加大力度拓展学科学术合作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先后举办、承办“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跨文化交流国际会议等国际、全国性学术会议21场,其中高水平国际会议2场;邀请知名学者座客学院“大家讲坛”47人次;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40余篇,在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2篇,出版学术专著27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其中重大招标1项,重点1项),省部级项目48项,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
三、深化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探索实践“四链耦合·四全交融”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育人体系。与浙江日报新闻客户端合作,构建集三种机制、四大系统、四个课堂于一体的融媒体思政课教学平台。相关成果分别获评省“十三五”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全省高校唯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首批高校思政精品项目”,入选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积极培育一流课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获全国示范马院优秀教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1项;获批省思政理论课名师工作室2个;获全国教学比赛二等奖2项、省教学比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获评“省高校优秀思政课老师”称号等荣誉2人。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的合作对接,依托有关部门,共建2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

部分成果展示。图片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推进思政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获批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国家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中心,开展“大马小马 百校万场”实践活动,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引领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发展,获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1项。设立“特级教师工作站”,聘请60余位中学正高、特级教师担任实践导师。获批省级一流课程3门。学生180余人次获国家级、省级“挑战杯”比赛、大学生讲思政课教学比赛获奖83项,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项,实现历史性突破。优秀院友代表受邀参加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五、坚持人才兴院,打造学院优质人才生态
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博士引进力度,不断充实学院人才队伍。建立“传帮带”青年教师成长机制,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推进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推进教研协同攻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典型宣传引领,将师德规范和育人导向作为教师日常管理的首要内容。2019年以来,柔性引进国内知名学者4人,引进“双龙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博士22人;院内教师新聘为“双龙学者”特聘教授4人,新晋教授5人。组织教师赴美国研学1人,参加各级各类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百余人次。获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校“陶行知”奖、“郑晓沧”奖各1人。
六、服务地方社会,打造学院社会服务金名片
围绕地方需求提供理论支持,服务地方发展,开展理论研究,提供决策咨询。加强与省委宣传部的联系,开展“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省级重大课题研究。调研报告获副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3篇。深化与金华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合作共建。先后开展“习近平同志历次来金调研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金华历史文化研究等,撰写、出版《金华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金华卷)》等研究成果。

部分成果展示。图片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盛灿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