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这五年】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多措并举奋力书写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篇章

发布者:盛灿灿     发布时间2024-04-19作者:浏览次数:740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浙师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围绕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


五年来,浙师大人才引进速度不断加快,人才战略合作不断深化,人才储备力量不断壮大。学校共引进专任教师765人,其中杰出教授30人,双龙学者84人;新增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所有学科领域全覆盖;新增国家级人才37人次、省部级人才52人次;新增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省特级专家1人,“**计划”人才实现突破。人才队伍的发展为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建设进一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一、强化平台赋能,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人才的发展离不开平台支撑。学校坚决扛起地方高校的使命担当,主动融入地方发展,有效整合校地资源,坚持靶向发力,持续放大平台引才育才效能。


打造科创大平台,构筑人才“凤凰巢”。学校积极推进政校企深度融合,有效整合优势资源,聚焦浙江三大科创高地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智能制造、“教育+”等学科领域,2021年遴选首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团队19个;以对接金华和浙中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托浙江光电子研究院、浙师大数理医学院、浙师技术创新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金华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平台开展高端创新型科研平台建设,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等多领域共赢发展。


校地双向赋能,拓展招才引智新思路。城市与高校是“共赢共荣,唇齿相依”的关系,学校立足浙中、扎根金华,与金华市签订了“双百行动”计划合作协议,联合金华市委组织部(人才办)、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金华市国资委举行“在金博士交流中心首期交流活动暨在金博士家属专场招聘会”,把“博士交流活动开展”和“博士交流中心建设”作为学校人才引育的重点工作来抓,聚力打造小家园、大服务、功能全、辐射广的人才服务新地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示范园地。


二、创新机制体制,激活人才队伍“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近年来,学校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做了不少有益的改革和尝试。


优化引育机制。学校始终抓住“聚焦高端人才”主旋律,建好用好学术干部选聘政策,聚焦登峰、优势特色学科“精准引”;坚持质量优先,围绕高精尖人才“重点引”;发挥杭州校区“窗口效应”,以“一院一策”“院随人走”等政策,积极探索“飞地飞人”“灵活引”。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推动人才质量内涵式发展,推进实施名师培育、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创新团队培育、教师国际化发展等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五年来,培育国家级人才7人,省部级人才40人,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99人次,入选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7人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13人次。


创新激励机制。精准把握人才成长的新需求,推进落实人才培育“四大工程”,研制出台“人才新政22条”,落实《师资质量提升奖励资助办法》。打通人才发展路径,形成了由资深教授、杰出教授、双龙学者特聘教授、校聘教授副教授等组成的人才梯队和发展体系。创新人才薪酬分配机制,修订《高级专家延退、返聘办法》《人才经费管理办法》,设置“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充分发挥“大师+团队”“以才引才”优势。


完善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以实效实绩产出为导向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落实“破五唯”要求,深入推进职称评审制度和岗位聘任改革,修订职称评聘文件,将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竞聘上岗、能上能下、岗变薪变的聘任机制。坚持尊重文理差异、学科差异,实施差异化评价机制,增加人才工作成效在二级单位绩效考核中的权重,以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助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三、优化服务体系,涵养人才发展“新生态”


围绕不断优化人才生态的目标,学校聚焦教师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拓展人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教师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新闻》《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


智慧精准,做优服务保障。精准对接需求,建立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专家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各类人才的不同需求,实现人才工作信息沟通机制的全时段、全渠道、全范围覆盖。强化智慧服务,大力推进人事领域数字化改革,人事管理、人才项目申报等工作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被新教工盛赞“10分钟就完成了入职报到工作”。深化品质工程,学校“人才会客厅”正式揭牌,以“人才一条龙”服务为工作主题着力解决人才福利住房、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落实安居工程,丽泽三期引进人才住房230余套,与金华市共同构筑国际未来社区和青年人才公寓,切实保障各类人才政策、资源供给。


用心用情,营造崇师氛围。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更要感情留人。工资福利逐步提升,全校教职工年平均收入、公积金人均缴纳水平、健康体检、子女保教费等均有显著提升。关心关爱教师发展,学校各部门、部门与学院强化统筹协调,形成人才工作“一盘棋”的思路和格局,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建好建强教师发展平台;抓牢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节点,开展“浙师欢迎您”“浙师祝贺您”、新教工入职宣誓、教师节荣誉表彰、教职工荣休等活动,营造尊师崇师的良好氛围,让人才工作有力度,更有温度。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为引领,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优秀教师。近两年,数学教师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儿童文学教师团队先后获批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陈杰诚、张昭分获浙江省教书育人楷模、浙江省师德楷模荣誉称号;王巨山作为省属高校教师唯一入选者,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成绩突出个人”。讲好人才故事、传递人才力量,浙师大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立足新定位新使命,浙江师范大学将持续树牢“大人才观”,广开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之路,全力推进学校人才工作交出高分答卷,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浙师和人才的“双向奔赴”,努力绘就欣欣向荣的浙师人才“新图景”。


编辑: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