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浙师服务地方的“重要窗口”建设

发布者:盛灿灿     发布时间2024-04-21作者:浏览次数:81

校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工学院党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全力引领保障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新工科发展、产教融合建设契机,扎实推进“‘三维’党建强引领、综合治理重保障、专业建设创品牌、学科发展凝特色、产教融合铸引擎”五大行动,以“区域化、国际化、特色化”战略全力建设“和谐、活力、幸福、清廉”的工学E家,为建设浙师服务地方的“重要窗口”贡献更多的工学智慧和力量。


(一)全面抓好党的建设,提升“三维”党建的引领力,提振全院师生“精气神”


学院始终抓牢“发展红线”,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引领,全面构建“135”党建工作体系,成功入选第三批全省高校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班子建设全面加强。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抓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和网络管理主体责任。严守学院党政联席议事规则,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进落实“党员先锋指数”制度,完善“工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积分制考核体系”,党支部战斗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模范指数不断提升,班子2次获评优秀中层领导班子。高质量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系列教育学习实践活动与学院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将理论学习覆盖到全体党员、每位教师。“党建联建”促发展效果明显。学院党委实施“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动、品牌联创、发展联谋”五联发展理念,与23个组织建立“三维”党建联建,将党建工作融入立德树人、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全过程,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望道“金火种”党建联建案例入选浙江省首批高校校企地党建联建典型案例。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开展正风肃纪。形成学院纪委“4332”工作体系,不断推动监督提质增效。意识形态试点工作形成“六个一”成果,“实、新、善、美”文化深入人心,学院连续三年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优秀。


(二)全面抓好专业建设,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全力推进建设“新工科”


学院始终抓牢“发展生命线”,积极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全链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助力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建设。专业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交通运输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轨道交通学院成功获批省首批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并积极申报国家现代产业学院,成功申报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十三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课程思政”建设走在前列。健全全员育人机制,全面实行四年一贯“新生导师制”,组织开展全员“课程思政”研讨会、示范课、教研展示周活动,加强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新工科课程思政专著《新工科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入选浙江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优秀案例,五年来获省青教赛一等奖1项、省“课程思政”微课一等奖1项、省课程思政教改项目2项、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微课2门、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师征文一等奖1项、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项。教学资源要素项目成果丰硕。连续获批第一批、第二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2项,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项,省级虚拟仿真项目6项,省新形态教材5部、省教改项目4项,省一流课程4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0余项、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学科竞赛成果丰硕。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制度,实施学生早进教师团队、项目和实验室的“三进”行动。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全国大赛金奖3项,实现学院历史性突破。五年来,累计荣获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33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45项,省级一等奖55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76项。升学深造成果显著。考研报考率和深造率持续上升,2023届考研报考率达77.98%,较2019届34%增长2倍,2023届考研录取率为39.78%,较2019届录取率14.59%增长2.7倍。


(三)全面抓好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平台的影响力,打实浙师工学“科研桩”


学院始终抓牢“发展高线”,积极探索“有组织的科研”,明确学科发展主线和重点发展方向,瞄准关键核心指标发力,学科软硬件平台建设取得突破。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实现新跃升。成功获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技术及装备研发中心”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学位点建设取得关键性新突破。先后申请获批智能制造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机械、交通运输专业两个学位硕士点,并稳步推进机械工程博士点申报工作。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中,机械工程学科连续两年评级为B。国际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成功引入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团队共建联合研发中心,获批流体与传热技术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外国专家工作站(智能制造),与王中林院士团队合作共建微纳器件与系统研究中心。举办两届国际微纳传感与检测技术论坛,定期开展“智造工学”学术论坛,进一步加强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


(四)全面抓好内部治理,提升学院持续发展的牵引力,激发干事创业“内动力”


学院始终抓牢“发展幸福线”,坚持党管人才、服务人才,积极构建“E家亲”文化,注重“引、育、用、稳”四维同向发力,全方位提升师生幸福指数。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以制度化建设筑牢巡察整改成果,结合巡察整改落实情况,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废、立、改”工作,建立和完善30余项规章制度,以制度化建设推进学院新一轮发展。师资队伍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近5年来,学院共引进博士49人,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学院现有教授教授23人,博导8人,副教授42人,博士90人,外教8人,国家高端外专4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3人获评“西湖友谊奖”。科研成果产出逐年提高。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国家级教改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80余项,承担各类校企合作横向课题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SCI检索 600多篇,授权专利500余项。获省部级高校教学成果奖5项,主编教材18部。纵向科研总经费2906.7万元,横向课题443项,合计经费9338.9万元。获省科技奖6项,成果转化31项,转化经费249.6万元。


(五)全面抓好产教融合,提升浙师服务地方重要窗口的贡献力,做大浙师工学“朋友圈”


学院始终抓牢“发展动力线”,牢固树立建设浙师服务地方的“重要窗口”发展目标,积极构建“党建+智库”机制,努力打造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标杆。“一体两翼”产教融合格局形成。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建成以国家产教融合基地为主体、以金华市智能制造研究院和浙江省轨道交通产教融合联盟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教融合格局。学科服务产业迎来发展新空间。学科发展与产业需求的联系更加紧密,金华市智能制造研究院效果显现,入驻20余个科研团队,为学院对接产业、成果转化与孵化提供平台支撑。完成市重点技改项目100余项、产业发展动态、企业发展情况诊断报告180余份。引进产业界核心合作伙伴10余家,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建设搭建了四梁八柱。与龙游县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年运行经费50万元。不断盘活校内外办学资源。与金华市政府合作共建金华市智能制造研究院,获得2100万资金支持,先后与2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浙江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集团联合发起成立的浙江省轨道交通产教融合联盟被列入浙江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完成社会培训4.1万人次,社会服务效益逐年提升。举办首届产教融合发展大会,100余家企业参会,签约近2000万合作经费。


“学校有号召,工学有担当”。五年来,工学院党委团结凝聚全院师生员工的奋进力量,紧扣“高质量”,突出“工科味”,深化产教融合,主动服务地方,充分展示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办学成果和师生风采,学院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编辑: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