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这五年】高水平国际化发展谱写教育对外开放新篇章

发布者:盛灿灿     发布时间2024-04-22作者:浏览次数:26

浙江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心工作,坚持重点推进与统筹兼顾相协调,稳步提升与创新拓展相结合,根据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涵建设;凸显师范特色、升级交流平台,持续推进国际教育提质增效,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特色”的全面国际化发展格局,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国际中文教育和援外培训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综合实力连续13年在国内外多个有影响力的排行榜中位居百强,USNews2023世界大学排名国内高校第67,首次跻身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500强。

 

对标卓越教育,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全面提升学生国际胜任力


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水平育人平台,持续完善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校积极服务建构非洲区域国别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创设全国首家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和非洲区域国别学本科实验班,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师资队伍,建成本硕博一体的人才培养链。


聚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持续提升本土教师国际化水平,推动引进外籍高精尖人才,做好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近年来引进海外院士4人、国家高端外专22人次,目前有140余名外籍教师和博士后在校工作,有30余名教师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组织教师组团赴国外访学研修,全校40%以上专任教师拥有6个月以上出国(境)留学、访学经历。2023年,16名骨干教师赴美国堪萨斯大学访学研修,系省内唯一一个赴美访学团。


学校注重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大力推动学生出国出境交流学习,开辟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途径,拓展学生全球视野。五年来,学校积极鼓励学生赴高水平大学学习,建设包括海外学分课程、联合培养博士、国际组织志愿者、实验室实习在内的多元化国(境)外交流学习体系,累计开发“英国剑桥大学访学项目”“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项目”“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访学项目”等100余个交流交换与联合培养项目,重点推动学生赴世界前100高水平大学学习,累计有5000余名学生参加包括联合培养、国际组织实习在内的高水平、多形式、多层次的出国(境)交流学习项目,足迹遍布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55个国家和地区。学校积极向上争取资源,38名学生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捷克查理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南非纳尔逊曼德拉大学等海外高校联合培养、攻读学位。


此外,学校已与28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其中包括美国堪萨斯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多所世界高水平大学;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每个学院拥有12个稳定国际合作伙伴。


学校积极拓宽国际学生招生渠道,加强国际学生全链条管理,擦亮“留学浙师”品牌。学校不断优化生源结构,先后在越南、印尼、泰国等国家建立海外生源基地5个,与越南河内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意向书,与泰国高校开展“3+1”合作培养项目。留学生培养规模总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并连续多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研究生项目和丝绸之路奖学金项目招生资格,每年有来自全球120余个国家的3000余名长短期国际学生在校学习,近五年获国家级双创等各类奖项83个,省级奖项49个。2023年,我校以“B+”成绩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项目再认证,有效期为6年,位列省内第一。


坚持自立自强,发挥智库平台优势,全面增强学科国际辨识度


深耕非洲区域国别研究,奋力拓展中非交流合作。学校成立全国高校首个专注于非洲区域国别研究的实体性机构——非洲研究院,提出以“学科建设为本体、智库服务为功用、媒体传播为手段、扎根非洲为前提,中非合作为路径、协同创新以赋能”六位一体区域国别学建设新方向,形成了一套集学科交叉、资源融汇、中非双向、功能多元的区域国别学建设模式。获批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执行单位;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


以非洲区域国别学院为核心,推进多学科领域开展非洲研究,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校先后承担3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他省部级项目、中央部委委托项目累计超过2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4项,创办“中非智库论坛”“阿布贾论坛”“中国-南苏丹智库论坛”等国际论坛,积极推动中非思想界交流对话,解读习近平外交思想,充分发挥了学术研究“二轨外交”功能,提交的相关资政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20余次,200余份报告被各类部门、内刊采纳。学校在非洲研究方面开展一系列原创性、开拓性探索与实践,受到中央部委、司局多次公开或来函肯定,被赞誉相关工作为“高校学科建设的典范”。


推动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打造全球化学术高地。学校以国家级基地和平台为引领,重点建强非洲研究院、“一带一路”语言生态研究中心、边疆研究院等,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高水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学校已成功举办13届国家级“中非智库论坛”,现已成为中非学术交流与智库对话的机制化高端平台。学校大力实施“海外名校合作伙伴提升计划”“国际化特色学院建设工程”等重大国际化发展专项,推动与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研究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4项、教育部和科技部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2个;建立了“流体与传热技术国际合作基地”等40余个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实施“联合国多边机制框架下环境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等30余个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合作伙伴共建光电信息精密检测与应用“农业数字化与地理信息智慧管理”等国际联合实验室,有效推动学校国际科研合作与发展。


中文服务世界,开放引领未来,助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目前学校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已经形成4孔院、3课堂、2中心、2基地”的整体架构。学校获批教育部语合中心“意大利佛罗伦萨中文学习测试中心”,成为浙江省首个在海外设立中文学习测试中心的高校,对意大利分校建设形成有力支撑。


此外,学校立足师范特色,持续做好国际中文教育培训与研究。2016年以来,学校涉非中文教育培训项目数、培训人数、研究项目数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孔子学院师资选拔培训中心获评全国国内仅11家“国际中文教师证书”优秀考点之一,有效支撑了浙江省国际中文教育师资需求。


做强国际传播,丰富人文交流内涵,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吸引力


学校积极搭建各类实践平台,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以学科、学术、学者、学生为主体的国际交流,以第一视角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既注重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国际化、支持国际化、参与国际化,也致力让国际社会更直观地感受中国温度、中国风度、中国气度。


开展国际学生“国情教育第二课堂”,开辟“下山脱贫”“绿水青山”“共同富裕”“人民民主”等主题教育线路,1000余名国际学生参与活动。连续两年举办留学生“走进新疆·感知中国”主题活动,引发《人民日报》、CGTN英文频道、法文频道等海内外权威媒报道,并得到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陈明健的转发和点赞。


开展文化交流,打造国际传播产品。学校推出画展巡展,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以路为媒——从‘坦赞铁路’到‘亚吉铁路’艺术作品交流展”首展开幕式在浙江师范大学美术馆举行。此外,学校多次承担赴美、欧、非等十多个国家的文艺巡演活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开展红色宣讲,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学校组建以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中宣部“讲好中国故事”形象大使等为骨干的“讲好中国故事”中非学者联合宣讲团;组织非洲学者参加“重走长征路”等红色实践,以非洲人的视角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被外交部赞誉“一位非洲学者胜过十位外交官”。


推进典籍互译,讲好中国故事。学校成立国内高校首家非洲翻译馆等学术机构,推出《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实践》(在非洲国家出版社出版英、法文版)20部等一批开创性成果,促进了区域国别研究发展,有效地实现国际传播。此外,学校依托浙学研究院、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等平台,先后出版《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诗歌卷》等一系列作品,开发“指尖上的浙江”在线课程,将浙江改革发展的生动故事、将中国文化中经典隽永的详实案例,真实、全面、立体地呈现给国外读者。


持续做强高端援外培训,深挖国际交流传播效益链。学校是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2002年迄今已累计承办各类援外项目239期,培训来自118余个国家学员6000余人次,包括政府高级官员、智库领袖等,覆盖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批校友在政界、学界获任要职,对中外关系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力,例如现任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冈比亚高等教育、研究与科技部部长戈麦斯等。


面向非洲国际,持续深化国际中文教育办学特色。在三大全球倡议背景下,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为引领,学校凝聚共识,创新路径,孔子学院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满足各国语言学习需求、服务发展等务实合作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在非洲建有4所孔子学院、3个孔子课堂,拥有国内唯一一个面向非洲的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是全国在非建设孔子学院最多的高校,是全国唯一连续5次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的高校。

 

 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未来,浙江师范大学将以服务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紧扣“高水平、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要求,逐步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汇聚、特色鲜明、品牌效应显著的国际合作体系。学校将继续遵循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包容的姿态,深化国际合作、参与交流互鉴,服务学校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编辑:盛灿灿